遥看魏公墓,突兀前山后。
朝景入平川,川长复垂柳。
遥看魏公墓,突兀前山后。
忆昔大业时,群雄角奔走。
伊人何电迈,独立风尘首。
传檄举敖仓,拥兵屯洛口。
连营一百万,六合如可有。
方项终比肩,乱隋将假手。
力争固难恃,骄战曷能久。
若使学萧曹,功名当不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淇(qí):淇水,在今河南北部。
- 魏公:指李密。李密曾被封为魏公。
- 突兀(tū wù):高耸的样子。
- 大业:隋炀帝杨广的年号。
- 角(jué):竞争,较量。
- 电迈:形容速度极快。
- 风尘首:指在乱世中率先举事。
- 传檄(xí):传布檄文。
- 敖仓:秦代所建的粮仓,在今河南荥阳东北敖山。
- 洛口:洛水入黄河之口,在今河南巩义东北。
- 六合:天地四方,泛指天下。
翻译
早晨的景色映进平坦的川地,河流漫长,岸边又垂着许多柳树。远远望去,那是魏公李密的坟墓,高高耸立在前山之后。回忆往昔大业年间,群雄们竞相奔走争斗。那李密多么迅疾,在风尘中率先举事。他传布檄文,攻占敖仓,拥兵屯驻洛口。连绵的军营有一百万之众,似乎天下都可以拥有。项羽和刘邦最终不相上下,李密可能会成为祸乱隋朝的推手。竭力争斗固然难以依靠,骄傲作战又怎能长久。倘若能学习萧何、曹参,功名应当可以不朽。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黄河岸边的景色,引出对历史人物李密的回忆和评价。诗的前四句写景,为后文的抒情和议论作铺垫。接着诗人回顾了李密在大业年间的崛起和发展,展现了他的迅猛和势力的庞大。然而,诗人也指出李密的骄傲和争斗难以持久,表达了对其行为的反思。最后,诗人提出应以萧何、曹参为榜样,暗示了取得功名需要智慧和谋略,而不仅仅是武力和争斗。整首诗既有对历史的感慨,又有对人生的思考,意境深远,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