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

七子论诗谁似公,曹刘须在指挥中。 荐衡昔日知文举,乞火无人作蒯通。 北极楼台长挂梦,西江波浪远吞空。 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七子:指建安七子,东汉末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
  • 曹刘:指曹操和刘备,三国时期的两位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
  • 荐衡:推荐人才。
  • 文举:指孔融,东汉末年文学家,字文举。
  • 乞火:求火,比喻求助。
  • 蒯通:人名,西汉初年的辩士。
  • 北极:指朝廷。
  • 西江:指长江上游地区。
  • 六宫:古代皇后的寝宫,也指后妃。

翻译

在建安七子中论诗,谁又能比得上你呢?即使是曹操和刘备,也需要在你的指挥之下。昔日孔融推荐人才,而今我求助却无人能像蒯通那样助我一臂之力。朝廷的楼台常常出现在我的梦中,而西江的波浪则远远地吞噬着天空。可怜那故国三千里,我的歌词虽在六宫中传唱,却是空洞无物的。

赏析

这首作品是杜牧对张祜处士的回应,诗中表达了对张祜才华的赞赏以及自己境遇的无奈。诗中“七子论诗谁似公”一句,即是对张祜诗才的高度评价,将其与建安七子相提并论。而“曹刘须在指挥中”则进一步以曹操、刘备为喻,暗示张祜的才华足以指挥这些历史上的英雄。后几句则透露出诗人自己的无奈与孤寂,朝廷虽在梦中,却遥不可及,自己的才华虽被传唱,却未能得到应有的赏识和重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杜牧对友人才华的认可与自身境遇的感慨。

杜牧

杜牧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居中书舍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 4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