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浪淘沙令: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刘禹锡、白居易并作七言绝句体《浪淘沙》,五代时起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五十四字,前后阕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蒋氏《九宫谱目》「越调」,《乐章集》名《浪淘沙令》,入「歇指调」(按《唐书·礼乐志》,歇指调乃林钟律之商声。越调乃无射律之商声也),前后阕首句各少一字。复就本宫调演为长调慢曲,共一百三十四字,分三阕,第一、二阕各四仄韵,第三阕两仄韵,定用入声韵《清真集》入「商调」,韵位转密,句豆亦与《乐章集》多有不同,共一百三十三字,第一段六仄韵,第二、三段各五仄韵,并叶入声韵。贺铸词名《曲入冥》,李清照词名《卖花声》,史达祖词名《过龙门》,马钰词名《炼丹砂》。按唐人《浪淘沙》本七言断句,至南唐李煜始制两段令词,虽每段尚存七言诗两句,其实因旧曲名,另创新声也。杜安世词于前阕起句减一字,柳永词于前后阕起句各减一字,均为令词,句读悉同。即宋祁、杜安石仄韵词,稍变音节,然前后第二句四字、第三句七字,其源亦出于李煜词也。至柳永、周邦彦别作慢词,与此截然不同,盖调长拍缓,即古曼声之意也。《词律》于令词强为分体,于慢词或为类列者误。
虞美人草: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五·乐律》:「高邮桑景舒性知音,听百物之声,悉能占其灾福,尤善乐律。旧传有《虞美人草》,闻人作《虞美人曲》,则枝叶皆动,他曲不然。景舒试之,诚如所传。乃详其曲声,曰:「皆吴音也。」他日取琴,试用吴音制一曲,对草鼓之,枝叶亦动,乃谓之《虞美人操》。其声调与《虞美人曲》全不相近,始末无一声相似者,而草辄应之,与《虞美人曲》无异者,律法同管也。其知者臻妙如此。景舒进士及第,终于州县官。今《虞美人操》盛行于江吴间,人亦莫知其如何为吴音。」
不肯过江东:《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yǐ)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馀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宋·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玉帐匆匆。只今草木忆英雄」句:曾布妻魏氏《虞美人草行》:「三军败尽旌旗倒,玉帐佳人坐到老。香魂夜逐剑光飞,青血化为原上草。」玉帐,军帐之美称。至今,兹从四卷本乙集及《全芳备祖·后集卷十一·〈卉部·虞美人草·浪淘沙〉》
「唱著《虞兮》当日曲」句:《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儿女此情同:唐·韩愈《听颖师弹琴》诗:「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湘娥竹上泪痕浓」句:湘竹亦称湘妃竹。《博物志》:「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苍梧,二妃追至,哭帝极哀,泪染于竹,故斑斑如泪痕。」
「舜盖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句:《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舜盖,《全芳备祖·后集卷十一·〈卉部·虞美人草·浪淘沙〉》作「舜目」。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玉帐: 指军帐,古代多以玉装饰,此处代指军营。
- 虞兮: 《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项羽兵败时,虞姬曾为他歌舞助兴,后自刎于帐中。
- 湘娥: 湘妃,古代传说中的仙女,常与娥皇、女英并称,这里是借指虞姬。
- 舜盖重瞳: 舜的眼睛是两个瞳孔,古人认为这是异相,此处用来暗指项羽。
- 羽又重瞳: 项羽,名籍,字羽,他的眼睛也是两个瞳孔。
翻译
项羽宁死也不肯渡过长江东归,他在匆忙的军帐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直到今天,这里的草木都还在怀念这位英勇的将领。每当人们唱起虞姬当年为他而作的曲子,仿佛都能感受到春风中她的舞姿。
儿女们的情感与此相似,那段模糊的历史仍在心头萦绕。虞姬的泪水,如同湘妃竹上的痕迹,深深烙印,令人感伤。想想舜帝有两个瞳孔的异相却遭遇不幸,而项羽同样有着双瞳,命运何其悲惨。
赏析
这首词通过项羽的典故,表达了对英雄末路的感慨。辛弃疾以虞美人草为引,将项羽的壮志未酬和深情告别与眼前景色紧密结合,赋予虞姬形象以生命。词中“唱著虞兮当日曲,便舞春风”两句,再现了历史场景,使读者仿佛能看到虞姬的美丽身影在春风中起舞。同时,词人借用舜帝重瞳的悲剧暗示项羽的命运,加深了对英雄悲剧的同情和反思。整首词情感深沉,意象生动,展现出辛弃疾独特的艺术风格。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