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出自 李白 的《 苏武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 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苏武:西汉时期的名臣,因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期间坚持不屈,保持汉朝使节的尊严。
  • 匈奴: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与汉朝长期对立。
  • 十年持汉节:指苏武在匈奴被扣留的十年间,始终持有汉朝的使节标志,象征其忠诚不渝。
  • 白雁:一种鸟,古人常用以传递书信。
  • 上林:指上林苑,汉代皇家园林。
  • 一书札:一封书信。
  • 牧羊边地苦:苏武在匈奴被罚牧羊,生活艰苦。
  • 月窟冰:指极寒之地的水冻结成的冰。
  • 天上雪:比喻雪非常纯净。
  • 东还沙塞远:指苏武被释放后,东归的路途遥远。
  • 北怆河梁别:北方的离别之情,河梁指桥梁,常用来象征离别之地。
  • 泣把李陵衣:李陵是苏武的朋友,这里指苏武哭泣时抓住李陵的衣襟。

翻译

苏武在匈奴被扣留,十年间始终持有汉朝的使节标志。 白雁飞过上林苑,空留下一封书信传达思念。 在边疆牧羊生活艰苦,夕阳下归心已断。 渴了就喝极寒之地的冰水,饿了就吃天上的纯净雪。 东归的路途遥远,北方的离别让人心痛。 哭泣时抓住朋友的衣襟,相视的泪已成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苏武在匈奴的艰苦生活和忠诚不屈的精神。通过“十年持汉节”、“牧羊边地苦”等句,展现了苏武的坚韧和忠诚。诗中的“白雁”、“月窟冰”、“天上雪”等意象,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结尾的“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则深刻表达了苏武与友人离别时的悲痛心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充分展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深邃的情感表达。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