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孤高似柏,阿娇金屋。

出自 陆容 的《 满江红 · 咏竹
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相映带、一泓流水,森寒洁绿。风动仙人鸣佩遂,雨余净女添膏沐。未成林,难望凤来栖,聊医俗。 问华胄,名淇澳。寻苗裔,湘江曲。性孤高似柏,阿娇金屋。坐荫从容烦暑退,清心恍惚微香触。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
拼音

注释

修竹:长长的竹子。 映带:景物彼此衬托。如“山河相映带”、“万竹争映带”。 一泓(hóng):一道。 森寒洁绿:指竹子幽深、阴冷、洁净、翠绿。 “风动”二句:风一吹像仙人身上的玉佩发出鸣响,雨后像洁净的美女添上了润发的油脂。膏沐,古代妇女润发的油脂,也指洗沐,润泽。 凤来栖:传说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 聊医俗:姑且医治庸俗。苏轼《於潜僧绿筠轩》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问华胄(zhòu):问竹子是哪个贵族的后代。华胄,贵族的后裔。 淇澳:淇河岸的弯曲处。历史上以盛产竹而闻名。 苗裔(yì),子孙后代。 湘江曲:湘江弯曲处。 孤高:高傲,不合群。此赞竹子的和松柏一样高雅不俗。 阿娇金屋:阿娇,指汉武帝刘彻的姑母(长公主刘娇)的女儿。原指汉武帝刘彻要用金屋接纳阿娇为妇。这里指翠美珍奇的竹子。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池亭:池边的亭子。
  • 修竹:长长的竹子。
  • (hóng):水深而广。
  • 森寒:形容寒冷。
  • 洁绿:洁净翠绿。
  • 风动仙人鸣佩遂:风吹动竹子仿佛仙人身上玉佩发出声响。
  • 雨余净女添膏沐:雨后竹子像净女被增添了润泽。
  • 华胄:华夏后代。
  • 淇澳:淇水弯曲处。
  • 苗裔:子孙后代。
  • 阿娇金屋:原指汉武帝刘彻幼时说如果能娶阿娇作妻子,就盖一间金屋让阿娇住,后泛指对女子特别宠爱。

翻译

不在池亭边种植闲花,只种了几竿修长的竹子。竹子与一泓流水相互映衬,呈现出深深的寒冷而又洁净翠绿的景象。风吹动竹子就像仙人佩戴的玉佩发出声响,雨停后竹子仿佛净女增添了润泽。还没有长成树林,难以期望凤凰来栖息,姑且用来医治俗气。 询问华夏后代,有名的在淇水弯曲处。追寻子孙后代,在湘江之畔。竹子性情孤高就像柏树,像那受宠于金屋的阿娇。坐在竹荫下从容地使烦热消退,内心清净仿佛能触到微微香气。历经冰霜,依旧保持着美好的风姿,温和如美玉。

赏析

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竹子的形象和特质。通过“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直接塑造出竹子的卓然独立,不与闲花为伍。“相映带、一泓流水,森寒洁绿”描绘了竹子与流水相伴的清幽之景。“风动仙人鸣佩遂,雨余净女添膏沐”用生动的想象增强了竹子的高雅气质。词中既写出了竹子的外在形态,又强调了其孤傲、高洁的内在品质。“未成林,难望凤来栖,聊医俗”体现了竹子不随流俗的特点。后面围绕竹子的历史和孤高品质进一步阐述,“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更突出了竹子坚韧和温润的美好特性,表达了对竹子深深的赞美之情。

陆容

陆容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文量,号式斋。有文名,与张泰、陆钱称“娄东三凤”。成化二年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官至浙江右参政,罢归。有《式斋集》、《菽园杂记》。 ► 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