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出自 张养浩 的《 双调·雁儿落兼得令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何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 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拼音

译文

白云飘来,山势迷蒙,景物更佳。白云飘去,山色晴明,美如图画。 山因云来云去忽明忽暗,云因山势的高低忽上忽下。 我倚着手仗站立在高山云海之中,回头看见了山那边的风景:野鹿在山草丛中安眠,山猿在野花中玩耍。 我爱这变幻迷人的云霞,爱这秀丽的山峰,它的富贵无法估计。我边走边看,那云山对我也充满爱意。

《雁儿落兼得令》是元朝张养浩的作品。该曲每句都嵌入“云”、“山”二字。但因为在组合、安排上有变化,所以句式并不呆板,反而由于“云”“山”两字的反复出现,使语言的表现力得到了加强。 这四句由文描写山高云深的景色。高山之上,云雾缭绕,山色因云彩的飘忽不定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云彩则因山的高低不同而有上有下,错落分布。这种在自然赋予的奇特景色,在作者笔下得到了生动表现。四句中每句都嵌入“云”、“山”二字。但因为在组合、安排上有变化,所以句式并不呆板,反而由于“云”“山”两字的反复出现,使语言的表现力得到了加强。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晦明:昏暗和明亮
  • 何仗:何以,为什么
  • 云沙:像云一样的风沙

翻译

云彩飘来的时候,山景更加美好,云彩飘去后,山景宛如一幅画;山因为云彩的存在而有了昏暗和明亮的变化,云彩和山一起高低起伏。 为什么站在这像云一样的风沙中呢?回头望见山中的人家。野鹿在山上的草丛中安眠,山猿在野花间嬉戏玩耍。 云霞啊,我喜爱这无价的山,边走边看边踏访,这山和云也喜爱我呀。

赏析

这首曲通过对山、云、鹿、猿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山林画卷。 前四句写云来云去时山的不同景象,表现出山水相依的美妙。中间两句叙述自己身处的环境并回望山家,增添了一丝烟火气息。后面两句描写野鹿和山猿,突出了山林的生机与活力。最后几句表达了作者对山的热爱,以及认为山和云也对自己怀有喜爱之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整首曲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富有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张养浩

张养浩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的第23代孙。元代散曲家。少年知名,19岁被荐为东平学正,历官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等官职。在任监察御史时,因批评时政而为权贵所忌,被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后因其父年迈,无人照顾,于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辞官家居,此后屡召不赴。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见饥民困苦万分,难以周济,竟为之痛哭,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不久便积劳成疾病卒。追封滨国公,谥文忠。 ► 1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