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拼音

译文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注释

德:旧注云:德者,得也。能把道贯彻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 艺:艺指孔子教授学生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都是日常所用。

赏析

《礼记•学记》曾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及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这个解释阐明了这里所谓的“游于艺”的意思。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立志、志向。
  • :这里的道在儒家学说中,是指人生的理想、道德准则等。
  • :执守。
  • :品德、道德。
  • :依靠。
  • :仁爱。
  • :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翻译

孔子说:“立志于道,执守于德,依靠于仁,游习于六艺。”

赏析

这一章体现了孔子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方面。孔子强调首先要有高远的志向,追求人生的大道和理想准则;要坚守道德规范;以仁爱的精神作为内心的依托;同时还要广泛地涉猎和修习六艺等各种技艺和知识。这显示了孔子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它既是对个人修身成德的指导,也反映了孔子对于理想人格的理解和追求。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 3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