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从云峰里,顾我蓬蒿居。
晚知清净理,日与人群疏。
将候远山僧,先期埽弊庐。
果从云峰里,顾我蓬蒿居。
藉草饭松屑,焚香看道书。
然灯昼欲尽,鸣磬夜方初。
一悟寂为乐,此日闲有馀。
思归何必深,身世犹空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饭覆釜山僧:指在覆釜山中供养的僧人。覆釜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
- 清净理:指佛教的清净之理,即追求心灵的清净与超脱。
- 日与人群疏:指作者逐渐远离世俗人群,追求清净生活。
- 将候远山僧:准备迎接远道而来的山中僧人。
- 先期埽弊庐:提前打扫破旧的房屋。埽,扫除。
- 顾我蓬蒿居:回头看我那长满蓬蒿的简陋居所。
- 藉草饭松屑:坐在草地上,吃着松树的碎屑。藉,坐。
- 焚香看道书:点燃香火,阅读道教或佛教的经书。
- 然灯昼欲尽:点燃灯火,白天即将结束。然,同“燃”。
- 鸣磬夜方初:敲响磬,夜晚刚刚开始。磬,一种打击乐器。
- 一悟寂为乐:一旦领悟到寂静就是快乐。
- 此日闲有馀:这一天闲暇有余。
- 思归何必深:思念归隐何必太深。
- 身世犹空虚:人的一生和世界都是空虚的。
翻译
晚年时,我懂得了追求心灵清净的道理,逐渐远离了世俗的人群。 我准备迎接那些远道而来的山中僧人,提前打扫了我那破旧的房屋。 他们从云雾缭绕的山峰中走来,回头看我那长满蓬蒿的简陋居所。 我们坐在草地上,吃着松树的碎屑,点燃香火,阅读道教或佛教的经书。 点燃灯火,白天即将结束,敲响磬,夜晚刚刚开始。 一旦领悟到寂静就是快乐,这一天闲暇有余。 思念归隐何必太深,人的一生和世界都是空虚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王维晚年追求心灵清净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与山中僧人的交往。诗中通过“清净理”、“人群疏”、“弊庐”、“蓬蒿居”等词语,展现了王维远离世俗、追求简朴生活的态度。同时,通过“藉草饭松屑”、“焚香看道书”、“然灯昼欲尽”、“鸣磬夜方初”等场景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最后两句“思归何必深,身世犹空虚”,则表达了王维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归隐生活的超然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王维诗歌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