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删诗书,王业粲已分。

出自 三国曹植 的《 薤露行
天地无穷极,阴阳转相因。 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 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 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 鳞介尊神龙,走兽宗麒麟。 虫兽岂知德,何况于士人。 孔氏删诗书,王业粲已分。 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芳。
拼音

译文

天地无穷没有尽头,阴阳转化交替更互。 人活在整个世界中,恍若突然被风吹走的尘土一样无常。 愿意展雄才竭心建功,效力于贤明君主。 怀抱这样的辅君之才,慷慨而不同流俗。 鳞甲之类尊崇神龙,走兽类向麒麟归附。 动物尚知(归附)有德,何况对于士人? 孔子删定《诗》《书》,王业已明显归属。 (指孔子立言后世,为无冕之王。) 驰骋我短小的笔杆,流传文采立言千古。

注释

天地无穷极:《送应氏》诗:「天地无终极」,此作「穷」,穷犹终也。 「阴阳转相因」句:寒暑运转,交相更代。因,依也。 展:《广雅·释诂四》:「舒也。」 勤:劳也。《左》僖廿八年传杜注:「尽心尽力无所爱惜为勤。」 输:《说文》:「委,输也。」《求自试表》:「欲逞其才力,输能于明君也。」与此意同。 怀:抱也。王佐犹皇佐。 慷慨:《铨评》:「慨,《艺文》四十一作恺。」慨、恺韵同。独不群谓卓然独立,不同于流俗。 宗:尊也。 岂:《铨评》:「张作犹。」按作犹字是。作犹与下句一词之意相应。此四句表达己尊奉皇帝之思想,以示无有二心。 孔子删定《诗经》,为三百有五篇,《尚书》为百篇。【补注:汉·王充《论衡·定贤》:「孔子不王,素王之业在于《春秋》。】 王业:王者之事业。 粲:《广雅·释诂》:「明也。」 骋:《文选·射雉赋》李注引《韩诗章句》:「驰也。」翰:谓笔。 流:《文选·典引》李注:「演也。」藻,《七启》李注:「文采也。」垂,布也。华芬,亦指文章。疑句意复。

赏析

这首诗主要写人生短促,应该及时建功立业,传名后世。在诗中曹植不但对自己的政治才能很自信,也颇想在文学上一展自己的才华。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薤(xiè)露:乐府曲调名,是古代的挽歌。
  • :依循。
  • 展功勤:展现自己的功劳和勤奋。
  • 输力:贡献力量。
  • 王佐才:辅佐帝王的才能。
  • 不群:与众不同。
  • 鳞介:泛指有鳞和介甲的水生动物。
  • :笔。
  • 流藻:华美的词藻。

翻译

天地没有尽头,阴阳相互转换依存。人生在这世间,就如同被风吹起的尘土般短暂。我希望能够展现自己的功劳和勤奋,为圣明的君主贡献力量。我心怀辅佐帝王的才能,意气慷慨,与众不同。水中的生物尊崇神龙,陆上的走兽以麒麟为尊。那些虫兽尚且知道敬仰有德者,更何况是士人呢。孔子删定《诗》《书》,王者的事业已分明可见。我要施展我那小小的笔杆,让华美的词藻流传下去,散发出芬芳。

赏析

这首诗是曹植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己抱负的表达。诗的开头,曹植感慨天地无穷,而人生短暂如风吹尘,流露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时光的紧迫感。接着,他表达了自己愿为明君效力的愿望,展现出他的政治抱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他认为自己具有王佐之才,自信且与众不同。然后,通过对比虫兽对有德者的尊崇,强调了士人应该具备的品德和追求。最后,提到孔子删定诗书,暗示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自己要用笔书写,留下美好的篇章。整首诗意境宏大,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充分体现了曹植的才华和思想境界。

曹植

曹植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 1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