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老去惜花心已嬾,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剩向青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拼音
译文
已经有些年迈,有心爱惜花,可心已懒散,却独喜欢那江村边围绕的梅花。一枝花点破玉溪的春天。梅花没有一般的春花鲜艳娇嫩的样子,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全是傲雪耐寒的神韵。奈何只剩下青山欣赏这样的秀丽景色,为它(梅花)写些清新的诗句。水从竹根流过,溪水缠绵似云。陶醉于眼前的美景,浑然忘记了时间,归家时已是月上柳梢,时已黄昏了。
注释
心已懒:情意已减退。
「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句:一枝江梅报春,带著傲霜耐雪的神韵。玉溪,即信江。稼轩之《水调歌头·送施圣与枢密帅隆兴》有「千丈石打玉溪流」句。北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五·茶山诗》:「煇在上饶三四年,日从寓士游,遍历溪山奇胜。……煇尝欲裒集赋咏为一编,目为《玉溪唱酬》,以侈一时人物之盛,因循不克成。」徐元杰《煤埜(yě)集·卷十二·挽辛宪若(稼轩第三子)诗》:「在昔我先翁,礼廑(jǐn)先正隆。潭潭带湖府,凛凛玉溪风。」上引诸处之「玉溪」皆指信江言。全是,四卷本作「全有」。
剩向:南宋·陈景沂《全芳备祖·前集卷一·〈花部·梅花·临江仙〉》引作「胜向」,尽向。
青山:四卷本及南宋·陈景沂《全芳备祖·前集卷一·〈花部·梅花·临江仙〉》并作「空山」。
餐秀色:秀色可餐,极赞妇女容色之美,也可用以形容山川秀丽,此取后义。
剩向青山餐秀色: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宋·苏轼《寄怪石石斛与鲁元翰》诗:「坚姿聊自儆,秀色亦堪餐。」
著句:写诗句。
渠:他(方言),此即指梅。
「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句:贪赏梅花,醉中不觉时已向晚,月迷归路。浑,全。
序
《临江仙·探梅》是宋代辛稼轩创作的一首诗词。辛稼轩闲居带湖十年,十年的带湖平居生活对于一位抱着壮志雄心的磊落英豪来说,是多么漫长而痛苦的消磨,尤其是他这样一位从年少时起就矢志收复河山,金戈铁马踏遍塞北江南的豪杰,长时间的困顿不起,大志难伸,正值壮年却只能与鸥鹭为伴,山水遣怀,不由得心灰意懒,只得从雪梅那里寻找到精神和人格的寄托,于醉酒和自然美景中求得片时的陶乐。《临江仙·探梅》即是他这种心境和意识的流露。
上阕头两句一上来就表明了近来的心境和态度:已经不大爱惜花朵了,但还爱那几枝犹绕江村的梅花。下三句写梅在冰雪严寒中的风骨和姿态,咏梅而又咏己,于雪梅中可见人的精神品格。下阕笔意一转,梅傲霜雪,却只能独守空寒,实际上是说自己处江湖之远,既不能解庙堂之忧,又不能戎马倥偬驰骋沙场;为消磨无可奈何之日,只好寄情山水秀色,寻醉于杯酒之间。心中有无限感慨许多无奈,反而以他言含蓄表出,既是词家妙手,也是愁郁心情的表达。词末数句写景写意境写情怀,用语着笔极为流畅自然,有美有闲,是很可以咀嚼的。修竹菁菁,溪水左右流过,映带着天上的云彩,多么美的一轴画卷!出游兴尽,醉酒归来时已是黄昏月上柳梢头,但都浑然不记得了,一种忘情忘怀的境界悄然而出。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嬾(lǎn):同“懒”,懈怠。
- 玉溪:指清澈如碧玉般的江水。
翻译
年纪渐渐大了,爱惜花的心已经有些懈怠,但喜爱梅花仍会环绕江边的村庄去探寻。有一枝梅花先绽放,打破了玉溪边春天的景象。它完全没有花朵那种娇艳的姿态,而全是如冰雪般纯洁的精神。 多去青山那里享受秀美的景色,为它写下清新的诗句。竹子根部流出的水带着溪边的云彩。醉意中全然不记得了,回去的路上已是月光昏暗的黄昏时候。
赏析
这首词写出了辛弃疾对梅花的喜爱和欣赏之情。上阕先表明自己虽然老去但依然爱梅,突出梅花在早春绽放的独特和其冰雪般的高洁气质。下阕则描绘了与梅相关的美好自然景象,展现出一种清幽之美。醉后忘记归路更是增添了一种随性之趣。全词意境清新淡雅,展示了词人对自然和梅花的独特感悟以及他的闲适心境。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