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出自 王实甫 的《 长亭送别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拼音

译文

碧蓝的天空,开满了菊花的大地,西风猛烈吹,大雁从北往南飞。清晨,是谁把经霜的枫林染红了?那总是离人的眼泪。

注释

碧云天黄花地:句本范文正《苏幕遮》词:「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黄花,指菊花,菊花秋天开放。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句:意谓是离人带血的泪,把深秋早晨的枫林染红了。霜林醉,深秋的枫林经霜变红,就像人喝醉酒脸色红晕一样。

赏析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前几句化用范文正《苏幕遮》词并取其秋景凄凉的意境。「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霜叶由青变红,故着一「染」字,泪染霜林,文辞既美,意象又耐人寻味。着一晓字,暗喻霜林的由青转红,似乎只经过短短的一夜时间。董西厢中这两句作「莫道男儿心如铁,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泪人眼中血」,张生的唱词,而《长亭送别》中的莺莺的唱词青出于蓝,也更加婉妙。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长亭:古代设在路旁的亭舍,常用作饯别之处。
  • 晓来:天亮时。

翻译

碧蓝的天空,开满了菊花的大地,西风猛烈吹。北方的大雁向南飞去。早晨是谁把经霜的树林染得像喝醉了一样红?那总是离别的人的眼泪。

赏析

这首曲以其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秋日送别的凄美画面。开头通过“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勾勒出萧瑟的秋日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北雁南飞”则更增添了离别的感伤。而“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巧妙地将经霜变红的树林与离人的眼泪联系起来,意境深远且极具情感冲击力,形象地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不舍。全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深刻的印象。

王实甫

王实甫

元大都人,字德信。一说名德信。生平事迹不详。工乐府。所作杂剧、散曲散佚甚多,据《录鬼簿》载,存《拜月亭》、《娇红记》等十四种。今仅存《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三种及散曲数套。其中《西厢记》最为出名,被后人推为北曲第一。 ► 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