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其一 · 楸花】
楸树馨香倚钓矶,斩新花蘂未应飞。
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其二 · 鸬鹚】
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
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
【其三 · 春笋】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拼音
注释
吹尽:一作「春风」。
可忍:一作「何忍」。
去不来:一作「久不来」。
番(fàn):《康熙字典》:「《集韵》『孚万切』《韵会》『甫患切』,并音『贩』(願韵)。与音『翻』。亦数也,递也。杜甫诗:『会须上番看成竹。』独孤及诗:『旧日霜毛一番新,别时芳草两回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楸(qiū):落叶乔木,木材可供建筑及制造器物之用。
- 蘂(ruǐ):同“蕊”,花心。
- 鸬鹚(lú cí):水鸟,羽毛黑色,有绿、蓝、紫色光泽,嘴扁而长,暗黑色,上嘴的尖端有钩。善捕鱼,渔人常用来捕鱼。
- 嗔(chēn):恼怒,生气。
翻译
【其一 · 楸花】 散发着馨香的楸树紧靠着钓台,新开的花蕊本不应轻易飘落。 不如在醉酒中让风吹落它,怎忍心清醒时看着它被雨打落稀疏。 【其二 · 鸬鹚】 门外的鸬鹚离去后不再回来,在沙头忽然出现让人相互猜疑。 从今往后知道人的心意,一天应该来上一百回。 【其三 · 春笋】 无数的春笋长满了整个树林,柴门紧紧掩着阻断了行人的道路。 终究要轮番成长为竹子,有客人到了嗔怪我也不出去迎接。
赏析
【其一 · 楸花】 这首诗以楸花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诗中通过“馨香倚钓矶”描绘出楸花的美好与香气,“斩新花蘂未应飞”则强调了花的鲜嫩和不应轻易凋零。后两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以一种看似洒脱的态度,实则透露出对花被风雨摧残的无奈和惋惜。 【其二 · 鸬鹚】 此诗围绕鸬鹚展开,通过“去不来”和“忽见眼相猜”表现出人与鸬鹚之间的微妙关系。最后两句“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体现了诗人对鸬鹚归来的期待和一种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愿望。 【其三 · 春笋】 诗中描绘了春笋生长的茂盛和柴门紧闭的情景,“无数春笋满林生”展现了春笋的生机勃勃,“柴门密掩断人行”则表现出一种宁静和避世的氛围。最后两句“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表达了诗人对春笋成长的关注,以及对世俗应酬的一种超脱态度。这三首绝句各具特色,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杜甫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