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出自 老子 的《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拼音

译文

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纯任自然。

注释

物:指“道”。混成:混然而成,指浑朴的状态。 寂兮寥兮:没有声音,没有形体。 独立而不改:形容“道”的独立性和永恒性,它不靠任何外力而具有绝对性。 周行:循环运行。不殆:不息之意。 天地母:一本作“天下母”。母,指“道”,天地万物由“道”而产生,故称“母”。 强字之曰道:勉强命名它叫“道”。 大:形容“道”是无边无际的、力量无穷的。 逝:指“道”的运行周流不息,永不停止的状态。 反:另一本作“返”。意为返回到原点,返回到原状。 人亦大:一本作“王亦大”,意为人乃万物之灵,与天地并立而为三才,即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即空间之中,宇宙之间。 道法自然:“道”纯任自然,本来如此。

赏析

关于“道”的性质和“道”的规律,其基本点在第一、四、十四、二十一和本章里都看到了。即“道”是物质性的、最先存在的实体,这个存在是耳不闻目不见,又寂静又空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永远存在,无所不至地运行而永不停止。任继愈说:“道不是来自天上,恰恰是来自人间,来自人们日常生活所接触到的道路。比起希腊古代唯物论者所讲的“无限”来,似乎更实际些,一点也不虚玄,可能人们受后来的神秘化了的‘道’的观念的影响,才认为它是状态的物体,包括有和无两种性质,由极微小的粒子在寥廓的虚空中运动所组成。它是独立存在的,也不依靠外力推动。宗教迷信的说法,认为上帝是世界的主帝者,但老子说的‘道’在上帝之前已经出现;传统观念认为世界的主宰者是‘天’,老子把天还原为天空,而道是先天地而生的。道产生万物,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宇宙的起源。”汤一介说:“老子讲的道是先于天地存在,只是说在时间上先于天地存在,而不是在逻辑上先于天地存在。老子讲的道虽是无形无象,但不是超空间的,而是没有固定的具体的形象,这样的道才可以变化成为有固定具体形象的天地万物。”这种观点是很中肯的。老子曾说“道在物先”,又说“物在道中”,这种判断是把“天地”作为“物质”的同义语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混成:指混沌中自然生成。“混”(hùn),意为混合、融合。
  • 寂兮寥兮:形容“道”无声无形。“寂”(jì),寂静。“寥”(liáo),空虚,无形。
  • (dài):危险,这里指“道”的运行永不停止,没有危险。
  • :表字,这里用作动词,意为取表字。
  • :形容“道”的广大无边。
  • :往,离去,这里指“道”的运行不息。
  • :同“返”,指“道”的运行周而复始。

翻译

有一个东西浑然天成,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它无声无形,独立存在而永不改变,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给它取个字叫做“道”,勉强再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大”意味着不断地运行消逝,运行消逝意味着向远处伸展,向远处伸展意味着返回本原。所以说,道是伟大的,天是伟大的,地是伟大的,人也是伟大的。宇宙间有四大,而人是其中之一。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为法则。

赏析

这一章是老子对于“道”的描述和阐释。老子认为“道”是先于天地而存在的,它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本体。“道”具有独立性、永恒性和循环性,它无声无形,却又无处不在,不断地运行和变化。老子通过对“道”的命名和描述,试图表达“道”的深奥和神秘。同时,老子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观点,强调了人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思想体现了老子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和现实价值。在表达方式上,老子运用了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通过一系列的推理和阐释,逐步揭示了“道”的本质和特性,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老子

老子即李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故里苦县亦因老子先后更名为真源县、卫真县、鹿邑县,并在鹿邑留下许多与老子相关的珍贵文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 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