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句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拼音
注释
句:音[gōu],一作“向”。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句吴亭:位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是古代的一个亭子。
- 千里秋:形容秋天的景色辽阔无垠。
- 放歌:高声歌唱。
- 昔年:往年,过去的时候。
- 青苔寺:长满青苔的寺庙,形容寺庙古老荒凉。
- 无马迹:没有马蹄印,表示人迹罕至。
- 绿水桥:桥下的水呈绿色,形容景色优美。
- 酒楼:卖酒的楼房,常指供人饮酒作乐的场所。
- 大抵:大概,大体上。
- 南朝:指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 旷达:心胸开阔,不拘小节。
- 可怜:可叹,值得同情。
- 东晋:指中国历史上的东晋时期。
- 风流:指文采风流,才华横溢。
- 月明:月光皎洁。
- 桓伊:东晋时期的名将,也是一位音乐家,擅长吹笛。
- 一笛:一支笛子。
- 闻吹:听到吹奏。
- 出塞愁:指笛声中流露出的边塞的哀愁。
翻译
站在句吴亭东望,千里秋色尽收眼底,我曾在这里放声歌唱,回忆往昔的游历。 古老的寺庙里长满了青苔,不见马蹄的痕迹,而绿水桥边却是酒楼林立,繁华热闹。 大体上,南朝的人们都心胸开阔,不拘小节,可叹东晋时期的人们最为才华横溢。 月光皎洁的夜晚,我更加想念桓伊,如果能听到他吹奏的笛声,那一定是充满了边塞的哀愁。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润州秋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往昔游历的怀念和对南朝、东晋文化的赞美。诗中“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展现了寺庙的荒凉,又描绘了酒楼的繁华,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无常。后两句通过对桓伊的怀念,表达了对东晋风流的向往和对边塞生活的哀愁,情感深沉,意境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