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展斜阳,玉龙天际绕。
瘦筇如唤登临去,江平雪晴风小。湿锚楼台,酿寒城阙,不见春红吹到。徽茫越峤,但半冱云根,半销沙草。为问鸥边,而今可有晋时棹?
清愁几番自遣,故人稀笑语,相忆多少!寂寂寥寥,朝朝暮暮,吟得梅花俱恼。将花插帽,向第一峰头倚空长啸。忽展斜阳,玉龙天际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瘦筇(qióng):指细的竹杖。筇,古书上说的一种竹子,可以做手杖。
- 湿锚楼台:被湿气笼罩的楼台。锚,这里可能是用错,当作“雾”理解较为妥当,或许因形近致误。
- 酿寒:酝酿寒冷的气氛。
- 徽茫:同“微茫”,隐约模糊。
- 越峤(qiáo):越地的山岭。峤,尖而高的山。
- 半冱(hù)云根:一部分被冻结的云气。冱,冻结。云根,古人认为云是从山石中产生的,所以称山石为云根。
- 晋时棹(zhào):东晋时王子猷雪夜访戴逵,乘舟经宿方至,至门而返,人称其有晋人风度。这里用此典故,意为故人的行踪。棹,船桨,代指船。
翻译
细细的竹杖仿佛在召唤我去登山临水,江水平静,雪后天晴,风也轻柔。雾气笼罩着楼台,城阙间弥漫着寒冷的气息,丝毫不见春天的红花被风吹来。远处越地的山岭隐约模糊,一半的山峦还留着冻结的云气,一半的沙地杂草已经融雪。想问一问在江边的鸥鸟,如今是否还有像晋时王子猷那样的乘船访客呢?
心中的清愁多次想要自我排遣,可故人稀少,相聚时的笑语也难寻觅,是多么令人思念啊!就这样在孤寂中度过了无数朝朝暮暮,吟诗吟得连梅花都心生厌烦。我把梅花插在帽上,在那第一峰的峰巅,靠着天空放声长啸。忽然夕阳展开余晖,天边云雾缭绕如玉龙盘旋。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雪后登吴山隔江眺望的情景与心境。上阕着重写景,开篇通过“瘦筇如唤”将人赴景的欣然之意展现出来,描绘出一幅雪后初晴、江上风平浪静的清冷画面,楼阁、城阙沉浸在寒湿之气中,不见春的生机;越地的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冻结的云气与融化的沙草形成对比,营造出悠远、朦胧的氛围,“为问鸥边”一句用典,引发出对故人的追念,增添了历史人文的厚重感 。
下阕侧重抒情,词人直言难以排遣的清愁,因故人稀少而倍感孤寂,每日吟诗,就连梅花都似被扰得烦恼。“将花插帽”“倚空长啸”尽显洒脱放旷,但掩饰不住内心的幽愤孤寂。结尾“忽展斜阳,玉龙天际绕”以景结情,落日余晖中,天际的云雾仿佛玉龙环绕,壮阔美景中饱含着词人复杂的情感。全词情景融合巧妙,意境开阔深远,借景寄托了词人对人生、对时光的深沉思考,体现出一种清逸高雅又饱含淡淡忧愁的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