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出自 李白 的《 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拼音

译文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 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 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

注释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 「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此诗为李白《清平调》组诗的第一首,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jiàn):栏杆。

翻译

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的花色更浓。如此天姿国色,若不是在群玉山上见到,就一定是在瑶台的月光下相逢。

赏析

这首诗以云、花比美人,将贵妃的容颜之美写得生动而又空灵。春风吹拂着栏杆,带着露水的花朵显得更加艳丽,烘托出一种美好的氛围。后两句则以群玉山、瑶台等仙境来暗示贵妃如同仙人,表达了对贵妃容貌和气质的极度赞美。整首诗用语艳丽而不俗,意境优美,韵味无穷,充分展现了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