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山阴定远近,江上日相思。 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崔少府国辅:崔国辅,曾任山阴县尉,少府是对县尉的尊称。
  • 山阴:今浙江绍兴。
  • :约定。
  • 荣枯:草木的繁荣和枯萎。
  • 兰亭会: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 353 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作序。
  • 祓禊(fú xì)诗:指在水边举行祭礼,洗濯去垢,消除不祥的诗。

翻译

春天堤岸上杨柳已生发,回忆起曾与故人有约定。草木本身没有什么心意,繁荣枯萎自有它的时节。山阴那里不知确定多远,在这江上每天都在思念。比不上那兰亭的聚会,只能白白地吟诵祓禊诗。

赏析

这首诗从春天的杨柳引发对故人的思念,感慨草木荣枯有时,流露出一种对时光和自然的感悟。诗人虽思念远在山阴的崔少府,却无法相见,只能借景抒情。诗中提到兰亭会和祓禊诗,更增添了一种对往昔文人雅集的追念和向往,同时也反衬出自己此刻的孤单和无奈。整体意境淡然而悠远,蕴含着一种淡淡的愁绪和对友情的珍视。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2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