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鹜如云休报事,被诗逢敌手皆勍者。

出自 的《
觅句如东野。想钱塘、风流处士,水仙祠下。更隐小孤烟浪里,望断彭郎欲嫁。是一色、空濛难画。谁解胸中吞云梦,试呼来、草赋看司马。须更把,上林写。 鸡豚旧日渔樵社。问先生、带湖春涨,几时归也。为爱琉璃三万顷,正卧水亭烟榭。对玉塔、微澜深夜。雁鹜如云休报事,被诗逢敌手皆勍者。春草梦,也宜夏。
拼音

译文

我像东野那样苦思来作诗。想起在水仙祠下那些风流处士,更想起小孤山的烟涛波浪里,那望眼欲穿的彭郎矶。一色空蒙,神色令人难以描画。谁能写出西湖的浩渺宏大,气吞云梦,也只有司马相如那样能写出《上林赋》的人才能描绘出它的王者之气。 原来的渔樵社在摆鸡豚宴。问我带湖春水涨,山水之乐无穷,什么时候回来。我喜欢那三万里烟波浩渺的西湖,卧在水亭烟谢中,面对玉塔,于深夜之中欣赏湖水的微澜。文吏像云一样不要来拿事劳烦我。写诗咏西湖碰上了强劲对手。我也要像谢灵运那样做一个“池塘生春草”之类名句的好梦。

注释

“和前韵”:四卷本丙集无。 东野:唐代诗人孟郊字东野,其诗均苦思而得,深为韩愈所推重。又南宋·陈傅良、梁克家《淳熙三山志》谓福州东禅院有东野亭,蔡襄书额。未知此处果何所指。 风流处士:指林逋。逋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自谓:“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林逋终生不仕不娶,无子,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水仙祠:在杭州西湖。宋·苏轼《书〈林逋诗〉后》诗:“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南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七十一·〈祠祀一·水仙王庙〉》:“水仙王庙,在西湖第三桥北。宝庆乙酉,袁安抚韶建,自为记。今在崇真道院。记文(《水仙祠记》):‘予自承乏内史,雨旸(yáng)禬(guì)祷,数诣所谓水仙王庙者。庙有坛壝(wéi)间,扵(yú)是斩牲沥酒以起龙蛰。穹碑植宇,下□跌隆然,摩挲刻文,则吴越钱武肃所著,其额曰“钱唐广润龙王庙”。东偏有堂,列三贤像。乾道中,郡太守周君淙建。退而质诸《临安志》,成周君手,且言广润龙君祠即水仙王庙。按钱塘水仙之事,始见于苏文忠公诗。石本今存,自书其左方曰:“今西湖有水仙王庙”。仙之庙于湖,公出守时盖无恙,后莫知庙所在。六龙南渡,杭为帝所,络孤山筑殊庭。得不废者,惟和靖墓,他皆一埽(sǎo)刮。绝去荒基,老屋漫不见踪迹。庙之废,未必不于此。故赵君夔注苏公诗,考验无所得。’” 更忆:四卷本丙集作“更隐”。 小孤、彭郎: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江南有大、小孤山,在江水中,嶷(yí)然独立,而世俗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矶,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余尝过小孤山,庙像乃一妇人,而敕额为圣母庙,岂止俚俗之缪哉。”宋·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诗:“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按:小孤山在今江西彭泽县北,安徽宿松县东。彭郎矶在其对岸,二山与此词自不相及,盖借指福州西湖。 “谁解胸中吞云梦,试呼来草赋看司马。须更把,《上林》写”句: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子虚曰:‘齐王曰:“虽然,略以子之所闻见而言之。”仆对曰:“唯唯。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馀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梦。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于是齐王无以应仆也。’乌有先生曰:‘是何言之过也!……且齐东渚巨海,南有琅邪,观乎成山,射乎之罘(fú),浮渤澥(xiè),游孟诸,邪与肃慎为邻,右以汤谷为界,秋田乎青丘,仿偟乎海外,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然在诸侯之位,不敢言游戏之乐,苑囿之大;先生又见客,是以王辞而不复,何为无以应哉!’”《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传》:“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劄。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其辞曰:‘……无是公听(qǐn)然而笑曰:“楚则失矣,齐亦未谓得也。……君未睹夫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按:稼轩用司马相如《子虚》、《上林》事,其意即以福州西湖方之临安西湖也。 “鸡豚旧日渔樵社”句:唐·韩愈《南溪始泛三首·其二》诗:“愿为同社人,鸡豚燕春秋。”鸡豚,鸡和猪,古时农家所养禽畜。 先生:作者自指。 带湖:信州府(今江西上饶)城北灵山门外。宋·韩淲《周国正约过茶山带湖》诗:“从容出处易,缅怀聚散难。记此野城北,望望横灵山。” 琉璃三万顷:指福州西湖烟波浩渺。唐·杜甫《渼陂(Měi Bēi)行》:“波涛万顷堆琉璃”。 “对玉塔微澜深夜”句:苏轼惠州作《江月五首·其一》诗云:“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辛词此句即用苏诗意,谓福州西湖亦似杭州西湖也。“玉塔”非实指某塔,乃指月在水中之倒影而言。查慎行注苏诗,谓玉塔指惠州丰湖旁之大圣塔,非是。宋·陆游《入蜀记·卷二》:“(七月)十六日。……是夜月白如昼,影入溪中,摇荡如玉塔。始知东坡‘玉塔卧微澜’之句为妙也。”又金末元初·元好问《济南杂诗五首·其四》:“白烟消尽冻云凝,山月飞来夜气澄。且向波间看玉塔,不须桥畔觅金绳。”此均可證知玉塔为指月在水中倒影为达诂(gǔ)也。微澜,四卷本丙集作“澄(chéng)澜”。 雁鹜(wù):喻文吏。唐·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文书行,吏抱成案诣丞,卷其前,钳以左手,右手摘纸尾,雁鹜行以进,平立睨(nì)丞曰:‘当署’。”宋·陆游《送张叔潜编修造朝四首·其三》“安用雁行排院吏”,《官居戏咏三首·其一》“衙退庭中立雁空”,《灯下阅吏牍有感》“正苦雁行须束缚”,皆用韩文。 勍(qíng)者:强手、劲敌。勍,《说文》:“彊也。” “春草梦,也宜夏”句:《南史·卷十九·〈谢晦传·(再从父)谢方明传·(谢晦从曾祖弟、谢方明子)谢惠连传〉》:“惠连,年十岁能属文,族兄(从曾祖兄)灵运嘉赏之,云:‘每有篇章,对惠连辄得佳语。’尝于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忽梦见惠连,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为工。常云:‘此语有神功,非吾语也。’”

《贺新郎·和前韵》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稼轩的作品。这首词是吟咏福州西湖的。词中运用丰富的联想,从古今四方对西湖的描叙和作者的西湖生活作了多角度 层次的描叙,纵横驰骋,收纵联合,恢宏壮阔,极富豪迈之致。 词的上阕泛咏福州西湖。起句写其吟咏之苦。《墓志》谓其诗「钩章稽句,掐擢肠肾」,每个字都出以苦思。此处以东野自喻,言其吟咏西湖,字斟句酌,和孟东野一样刻苦。水仙桐在杭州西湖。「想钱塘」三句先把福州西湖幻化作杭州西湖,然后由杭州西湖联想到水仙祠,再由水仙祠联想到杭州之士在水仙祠前向风流处士,「一盏寒泉饯秋菊」的情景。「更忆」三句写福州西湖之小孤山。言其同江西彭泽县北长江岸边的小孤(姑)山一样,同负盛名。它沐浴在万顷碧波之中,浪里出,烟里藏,一色空蒙,而它那「望断彭郎欲嫁」的神色,更令人难以描画。在这里,作者使用拟人手法,简直把小孤山似仙非仙,空蒙灵秀的景色写绝了。「谁解」三句运用《子虚赋》和《上林赋》的有关材料和典故,并以司马相如自喻,言福州西湖,浩渺宏大,气吞云梦,要把它写出来,还要请《上林赋》那样的高手,才能把它王者之气写出来。在这里,作者使用了「想」、「忆」和「谁解」三个动词,把他对西湖人文景观、小孤山以及西湖气吞云梦的气势联系在一起来写,显得层次分明,而构思又极严密。 词的下阕写作者对福州西湖的爱怜。这里有两个对比。一是家乡之思同西湖之爱的对比。「鸡豚」三句写作者的家乡之思。言如今带湖春涨,山水之乐无穷,家乡的亲友望其回乡,「鸡豚燕(宴)春秋」,以叙阔别之谊。接下去三句写其对福州西湖的爱。他爱福州西湖三万顷琉璃般的水面,他喜欢卧在水亭烟榭之中,面对玉塔,于深夜之中,欣赏湖水的微澜,以慰藉自己那颗受伤的心。在句首着以「爱」字,使之同乡思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了他对福州西湖的爱高于乡思之意。二是为西湖吟诗同处理公务的对比。唐代诗人孟郊,四十六岁登第后,被任为僳阳尉。在任不事曹务,常以作诗为乐,被罚半俸。作者虽没不事曹务,但他在结尾四句却说,他要写诗吟咏福州西湖,碰上了强劲敌手,要像谢灵运当年西堂思诗那样做一个获得「池塘生春草」之类名句的好梦,「雁鹜如云休报事」,以免惊扰我「觅句」的努力。这样写,既照应了开头,又使吟诗同理事形成鲜明对比,再次突现了他对西湖之爱高于其他之意。这样通过两层对比,便把他游西湖、咏西湖、爱西湖之意充分表达出来,圆满地表达出了本词所要吟咏的主题。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