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出自 李贺 的《 秋来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拼音

本篇写秋天来临时诗人的愁苦情怀。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这原是古往今来有才智之士的共同感慨。诗人对于时光的流逝表现了特异的敏感,以致秋风吹落梧桐树叶子的声音也使他惊心动魄,无限悲苦。这时,残灯照壁,又听得墙脚边络纬哀鸣;那鸣声,听来仿佛是在织着寒天的布,提醒人们秋深天寒,岁月将暮。诗开头一、二句点出「秋来」,抒发由此而引出的由「惊」转「苦」的感受,首句「惊心」说明诗人心里震动的强烈。第二句「啼寒素」,这个寒字,既指岁寒,更指听络纬啼声时的心寒。在感情上直承上句的「惊」与「苦」。 这一、二两句是全诗的引子。一个「苦」字给全诗定下了基调,笼罩以下六句。「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上句正面提问,下句反面补足。面对衰灯,耳听秋声,诗人感慨万端,我们仿佛听到他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自己写下的这些呕心呖血的诗篇,又有谁来赏识而不致让蠹鱼白白地蛀蚀成粉末呢?」情调感伤,与首句的「苦」字相呼应。 五、六句紧接上面两句的意思。诗人辗转反侧,彻夜无眠,深深为世无知音、英雄无主的忧愤愁思所缠绕折磨,似乎九曲回肠都要拉成直的了。诗人痛苦地思索着,思索着,在衰灯明灭之中,仿佛看到赏识自己的知音就在眼前,在洒窗冷雨的淅沥声中,一位古代诗人的「香魂」前来吊问我这个「书客」来了。这两句,诗人的心情极其沉痛,用笔又极其诡谲多姿。习惯上以「肠回」、「肠断」表示悲痛欲绝的感情,李贺却一空依傍,自铸新词,采用「肠直」的说法,愁思萦绕心头,把纡曲百结的心肠牵直,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愁思的深重、强烈,可见他用语的新奇。凭吊之事只见于生者之于死者,他却反过来说鬼魂前来凭吊自己这个不幸的生者,更是石破天惊的诗中奇笔。 「雨冷香魂吊书客」,诗人画出了一幅多么凄清幽冷的画面,而且有画外音,在风雨淋涔之中,仿佛隐隐约约听到秋坟中的鬼魂,在唱着鲍照当年抒发「长恨」的诗,他的遗恨就象苌弘的碧血那样永远难以消释!表面上是说鲍照,实际上则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志士才人怀才不遇,正是千古同恨! 此诗上半篇采用的是习见的由景入情的写法,下半篇则是全诗最有光彩的部分。「思牵今夜肠应直」,在牵肠情思的引发下,一个又一个恍惚迷离的幻象在眼前频频浮现,创造出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以幻象写真情的独特境界。诗人深广的悲愤与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之间达到了极其和谐的统一。在用韵上,后半篇也与前半篇不同。前半篇虽然悲苦、哀怨,但还能长歌当哭,痛痛快快地唱出,因而所选用的韵字正好是声调悠长、切合抒写哀怨之情的去声字「素」与「蠹」。至后半篇,与抒写伤痛已极的感情相适应,韵脚也由哀怨、悠长的去声字一变而为抑郁短促的入声字「客」与「碧」。 这是一首著名的「鬼」诗,其实,诗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鬼」,而是抒情诗人的自我形象。香魂来吊、鬼唱鲍诗、恨血化碧等等形象出现,主要是为了表现诗人抑郁未伸的情怀。诗人在人世间找不到知音,只能在阴冥世界寻求同调,不亦悲乎!

赏析

《唐诗品汇》:刘云:非长吉自挽耶(末二句下)? 《李长吉集》:黎简:言谁能守此残编,如防蠹然。愤词也(「谁看青简」二句下)。恐老死似此也,至此诗佳亦何济耶(末二句下)? 《唐诗快》:唱诗之鬼,岂即客之魂耶?「鲍家诗」何其听之历历不爽(末句下)! 《昌谷集注》:衰梧飒飒,促织鸣空。壮士感时,能无激烈!乃世之浮华干禄者滥致青紫。即缃帙满架,仅能饱蠹。安知苦吟之士,文思精细,肠为之直?凄风苦雨,感吊悲歌。因思古来才人怀才不遇,抱恨泉壤,土中碧血,千载难消,此悲秋所由来也! 《龙性堂诗话续集》:(贺诗)至七言则天拔超忽,以不作意为奇而奇者为最上。如《高轩过》之「二十八宿罗心胸」、「笔补造化天无功」,《昆仑使者》之「金盘玉露自淋漓,元气茫茫收不得」,《宫街鼓》之「磓碎千年田长白,孝武秦皇听不得」、「几回天上葬神仙,漏声相将无断绝」……《梦天》之「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秋来》之「不遣花虫粉空蠹」、「雨冷香魂吊书客」,诸如此类,真所谓「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者耶! 《四库全书总目》:(贺)所用典故,率多点化其意,藻饰其文,宛转关生,不名一格。如「羲和敲日玻璃声」句,因羲和驭日而生「敲日」,因「敲日」而生「玻璃声」,非真有「敲日」事也。又如「秋坟鬼唱鲍家诗」,因鲍照有《蒿里行》而生「鬼唱」,因「鬼唱」而生「秋坟」,非真有「唱诗」事也。循文衍义,讵得其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桐风:指吹过梧桐叶的秋风。桐(tóng)
  • 络纬:一种昆虫,俗称纺织娘,因秋天季节转凉而哀鸣。
  • 青简:竹简。古代用以书写的狭长竹片,这里借指书籍。
  • 花虫:蠹鱼,因它蛀食书籍、衣物等,又称书虫。蠹(dù)
  • 香魂:这里指前代诗人的魂魄。
  • 鲍家诗:指南朝宋鲍照的诗。鲍照曾写过《行路难》组诗,抒发怀才不遇之情。

翻译

秋风吹过梧桐叶,令人惊心,壮士心中愁苦。昏暗的灯光下,纺织娘在寒冷的夜里悲哀地啼叫。有谁会去翻看那编竹简写成的书呢,不让蠹鱼蛀食成空。心中的思绪牵挂着今夜,愁肠应该都要被拉直了,冰冷的雨仿佛是前代诗人的魂魄来凭吊我这个读书客。秋坟中的鬼魂吟唱着鲍照的诗,他们的愤恨之血在土中化为碧玉,历经千年也不消散。

赏析

这首诗以悲凉的秋景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愁苦和悲愤。首句通过“桐风”“惊心”“壮士苦”等词语,营造出一种萧瑟、压抑的氛围。“衰灯络纬啼寒素”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凄凉的感觉。接下来,诗人感叹自己的著作无人赏识,担心它们会被蠹鱼蛀空,表现出对自己才华被埋没的无奈和焦虑。“思牵今夜肠应直”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深,而“雨冷香魂吊书客”则富有想象力地描绘了前代诗人的魂魄来安慰自己,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最后两句“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不公正命运的强烈愤恨。整首诗意境苍凉,情感深沉,充满了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李贺

李贺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