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

出自 五代十国李煜 的《 书琵琶背
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 天香留凤尾,馀煖在檀槽。
拼音

注释

琵琶:弹拨乐器。初名批把,见《释名·释乐器》。此类乐器原流行于波斯、阿拉伯等地,汉代传入中国。后经改造,圆体修颈,有四弦、十二柱,俗称“秦汉子”。一说,中国秦末,百姓苦长城之役,弦鼗而鼓之,琵琶即始于此。(见晋·傅玄《<琵琶赋)序》)南北朝时又有曲项琵琶传入中国,四弦,腹呈半梨形,颈上有四柱,横抱怀中,用拨子弹奏,即现今琵琶的前身。唐宋以来经不断改进,柱位逐渐增多,改横抱为竖抱,废拨子,改用手指弹奏。现今民间的琵琶有十七柱,通常称四相十三品,革新的琵琶有六相十八品;后者能弹奏所有半音,技法丰富,成为重要的民族独奏乐器。 侁:行貌。 肩如削:语出曹植《洛神赋》:“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胜:禁得起。 绦:用丝编织的带子。 天香:芳香的美称。 凤尾:指琵琶上端安放弦柱的部位,其形如凤尾。 檀槽:琵琶上架弦的格子,以檀木做成。后也用以代指琵琶。

《书琵琶背》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诗作,这首诗是词人悼念亡妻昭惠周后而作的。从诗中可以看出词人见物思人,回忆起昭惠皇后生前弹琵琶的样子,表达对亡妻的无限思念之情。
李煜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 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