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
大江东流去,游子去日长。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翳翳(yì yì):昏暗的样子。
- 征衣裳:旅行的服装。
- 未卜:无法预知。
- 曾城:高大的城墙。
- 填华屋:装饰华丽的房屋。
- 季冬:冬季的最后一个月。
- 喧然:热闹非凡。
- 名都会:著名的城市。
- 间笙簧:笙和簧是古代的乐器,这里指音乐声。
- 信美:确实美丽。
- 无与适:无处可去。
- 侧身:转身。
- 川梁:河上的桥梁。
- 杳茫茫:遥远而模糊。
- 羁旅:旅居他乡。
翻译
昏暗的夕阳照在我的旅行服装上。我行走过不同的山川,忽然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遥远的地方。每当遇到新的面孔,我都无法预知何时能回到故乡。大江向东流去,而我这个游子离开家乡的日子越来越长。高大的城墙内,装饰华丽的房屋林立,冬天的树木依然苍翠。这个著名的城市非常热闹,到处是吹箫和笙的音乐声。这里确实美丽,但我却无处可去,只能转身望着河上的桥梁。鸟儿在夜晚各自归巢,而我的故乡却遥远而模糊。初升的月亮并不高,众星还在争相发光。自古以来,人们都有旅居他乡的经历,我又何必过于哀伤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成都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诗中,“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描绘了夕阳的昏暗和旅人的孤独,而“大江东流去,游子去日长”则抒发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的结尾,“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虽然表达了一种自我安慰,但仍难掩内心的哀伤。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杜甫诗歌的深沉与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