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修长的竹枝早早迎接着秋风,淡淡的月华洒满了空城。
一只鸿雁向银河飞去,寂静的夜里,传来千家万户捣衣的砧声。
季节飞快地推移,转眼已秋冬,闲散里,我空怀着未曾了却的心意。
我反复吟诵你秀美的诗句,不觉天色将晓,已听见早鸦乱啼。
注释
程延:人名,事迹不祥,从诗题看,当是诗人的诗友。
簟:竹名。《说郛》载:“簟竹,叶疏而大,一节相去六七尺。”
空:形容秋天清虚景象。
月华:月光。
砧杵:捣衣用具,古代捣衣多在秋夜。砧:捣衣石。杵:捣衣棒。
节候:节令气候。
心期:心愿。
赊:落空。
向来:刚才。
序
此诗描写诗人卧病深秋的寂寞心情,并对友人赠诗表示谢意。前半首写秋夜,声色俱全。颔联属对,尤其自然秀逸。颈联写更深夜阑,心期而不得入眠。末联写吟咏赠诗,不觉已鸦噪天曙,结构颇为严密。
全诗结构严谨,清幽淡雅。诗人为了酬诗,而通宵未眠,足见彼此心期之切。又赞扬友人寄赠的诗章,感情真挚,表现出诗人与友人的真挚友谊。
赏析
这是一首酬赠诗。友人程近写了一首《秋夜即事》赠给诗人,诗人写此诗作酬答。诗人酬和友人,以友人的诗题和诗,描写了秋夜清远疏淡的景色,意境开阔,同时写出时序更迭引起诗人心事未了的惆怅。
前四句就卧病的心情来取景渲染、寂寥的砍夜之景与诗人的寂寥心情相吻合。
“长簟迎风早”是说秋风过早地来到庭院,长簟被秋风吹得窸窣咋响。一个“早”字写出卧病之人对秋风的突出感受。“迎风”二字写出一片萧瑟的声响,达声音更衬托出秋意的浓重和秋夜的沉寂。
“空城澹月华”,是说空寂约城中洒满了淡淡的月光。“空城”并非说城中空无所有,“空”是寂静之意。空城寂寂,月色凄迷,是对诗人心情的绝妙写照。
“星河秋一雁”,是说一只孤雁划过秋夜的天空向银河飞去。“星河”是寂寥的,“一雁”是孤独的,“秋”夜是清冷的,三种事物连缀成文,构成幽深的意境,使人感触到诗人心境为孤凄。
“砧杵夜千家”,是说时当秋季,人们开始准备寒衣了,故而千家万户都传来了捣衣声。捣衣声声,反衬出秋夜的沉寂。诗人巧借秋声秋色以渲染愁怀,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颈联转入叙事,写出悲秋的原因。“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节候”,这两个字承接着前四句所写的秋声秋色。“看”和“应”均为揣测之辞,全句意思是说,看来节候大概已入晚秋。此句使用揣测之辞与下句的“卧”字相关照,“卧”是卧病在床,故对节候不能作定论。一个“卧”字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道出悲秋的原因:由于卧病,而使心愿落空。美好的心愿不能实观,疾病缠身,又临深秋,可见诗人的悲哀心情,跃然纸上。此联叙事是前四句景物描写的感情依凭,使以上的景物有了精神支柱。
尾联“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二句意谓,深夜吟诵您的秀美诗句,兴味颇浓,不知不觉已是天晓鸦鸣。以扶病之身而能长夜吟庆不倦,自是因为诗句美好,作为酬赠之作,已尽了题意。同时,也写出了病中孤寂的生活,漫漫秋夜,只有一诗相伴,诗人的寥落心情可以想见。
全诗前半写景,景中寓情;后半叙事,事中现意。写景与叙事,笔墨虽二,情意实一。一条感情线索贯穿全篇,有如红线串珠,结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长簟(diàn):指竹席。簟,竹席。
- 澹(dàn)月华:月光明淡。澹,恬静、淡泊,这里形容月光幽淡。
- 星河:银河。
- 砧杵(zhēn chǔ):捣衣石和棒槌,这里指捣衣的声音。古时妇女多在秋天为家人准备寒衣,需捣衣。
- 节候:时节气候。
- 心期:心愿。
- 赊(shē):遥远。
- 向来:刚才。
- 秀句:优美的诗句,这里指程近的赠诗。
翻译
竹席早早地迎接着秋风,空荡荡的城中明月洒下清幽的光。秋夜的银河下有一只孤飞的大雁,千家万户传来夜里捣衣的声响。看这时节气候应该已经晚了,我徒有心愿却只能躺着,时间逐渐过去。刚刚一直吟诵你那优美的诗句,不知不觉间竟已听到乌鸦的啼鸣 。
赏析
这首诗是韩翃酬答友人程近的作品。开篇“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通过“长簟”“秋风”“空城”“月华”,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选取秋夜中“星河”“孤雁”“砧杵声”等典型意象,一动一静,以动衬静,在宏大的宇宙背景下,更显秋夜的深沉与静谧,同时流露出诗人的孤寂之感。颈联“节候看应晚,心期卧已赊”,由景入情,感慨时光流逝,心愿难以实现。尾联“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回应友人赠诗,因沉醉于友人的佳作,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明,侧面体现出友情的深厚,友人诗句的魅力,全诗情景交融,笔法细腻,构思精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