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

出自 潘岳 的《 悼亡诗三首(其二)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 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 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 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 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 展转盻枕席,长簟竟床空。 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 独无李氏灵,髣髴睹尔容。 抚衿长欢息,不觉涕沾胸。 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 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 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 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皎皎:形容很明亮的样子。
  • 清商:古代五音之一。
  • 溽(rù)暑:潮湿而闷热的暑天。
  • 凛凛:寒冷的样子。
  • 重纩(kuàng):厚的丝绵被。
  • 胧胧:明亮的样子。
  • 簟(diàn):竹席。

翻译

明亮皎洁的窗中月,照耀着我屋室的南端。清商之音应和着秋天到来,闷热暑气随着季节转换而消散。寒冷的凉风升起,才发觉夏天的被子单薄。怎么能说没有厚的丝绵被呢,可是又有谁能和我一同抵御这寒冷的岁月。寒冷岁月没有人与我相同,明朗的月亮是那么明亮。辗转反侧看着枕席,长长的竹席使床显得空荡荡的。床空着积满了清冷的灰尘,屋室空着迎来悲凉的风。唯独没有像李氏那样的灵魂,只能仿佛看到你的面容。抚摸着衣襟长久地叹息,不知不觉泪水沾湿了胸膛。沾湿胸膛怎能停止,悲伤的情怀从心中涌起。睡起坐立眼中都有你的身形,遗留的声音还在耳边。对上有愧于东门吴,对下有愧于蒙庄子。作诗想要表达心志,这种志向难以完全记载。命运啊又能怎么样呢,长久的悲戚自我感觉鄙陋。

赏析

这首诗是潘岳悼念亡妻的作品。诗中以明月开篇,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和接下来的秋至、凉风等景相结合,烘托出诗人的孤独与凄凉。“岁寒无与同”强调了失去伴侣后的寂寞。对床笫、屋室的描写,更深刻地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悲伤。诗中表达了对亡妻深深的怀念和无尽的哀思,其情感真挚深沉,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与眷恋。同时,与东门吴和蒙庄子的对比,展现了他对亡妻情意的独特与深刻。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生动地展现了悼亡的悲哀和无奈。

潘岳

潘岳

西晋时期文学家,“太康文学”的主要代表。字安仁,又称潘安。祖籍荥阳郡中牟县(今属河南),祖父潘瑾,曾官安平太守,其父潘茈,做过琅琊太守。潘岳少年时就被乡里称为神童,二十多岁就名声大振。初为河阳令、转怀县令,历任太子舍人、长安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史书记载他“性轻躁”,热衷于官场趋炎附势,与豪门石崇谄事权贵贾谧,为谧“二十四友”之首,为世人所讥。公元300年(永康元年)赵王司马伦的亲信孙秀污蔑潘岳和石崇等参与淮南王、齐王作乱,因此被诛,并夷三族。诗赋都很有名。其代表作《悼亡诗》三首,为纪念亡妻所作,情意深厚真挚;赋也多有名篇,造句工整,用典浅近,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明人张簿辑有《潘黄门集》传世。 ► 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