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尽道断肠初,那堪肠已无。
潇湘门外水平铺,月寒征棹孤。红妆饮罢少踟蹰,有人偷向隅。
挥玉箸,洒真珠,梨花春雨馀。人人尽道断肠初,那堪肠已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潇湘(xiāo xiāng)**:**潇水和湘水的并称,多借指今湖南地区。
- ****征棹(zhēng zhào)**:**指远行的船。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这里代指船。
- **红妆:**原指妇女的艳丽装饰,这里指女子。
- ****踟蹰(chí chú)**:**徘徊不前的样子,这里形容女子饮罢酒有些犹豫、彷徨。
- ****隅(yú)**:**角落。
- ****玉箸(zhù)**:**原指玉做的筷子,这里比喻女子的眼泪。
- **真珠:**即珍珠,同样代指女子的眼泪 。
- **梨花春雨馀:**形容女子流泪后如同雨后梨花般楚楚可怜。
翻译
潇湘门外,平静的江水好似平铺在大地,明月高悬散发着清冷的光辉,一艘远行的小船孤独地漂泊在水上。船上的女子酒喝罢后,少了几分从容,有些犹豫徘徊。此时,有人偷偷地走向角落暗自悲伤。 她挥动着如同玉筷般的手指,珍珠般的泪水洒落,好似春日雨后的梨花,别样的楚楚可怜。每个人都说这才是刚刚开始让人肝肠寸断的时候,可谁能知道,她的肝肠早已断得一丝不剩了啊。
赏析
这首词描绘出了一幅极其凄清孤寂的画面。开篇“潇湘门外水平铺,月寒征棹孤”,通过描写潇湘门外平静的江水、清冷的月色以及孤独的行船,营造出一种充满孤独感与凄凉感的氛围,奠定了全词悲伤的基调。
“红妆饮罢少踟蹰,有人偷向隅”则聚焦于一位女子,刻画了她饮酒后的犹豫不定以及偷偷走向角落暗自伤怀的模样,让人不禁对她内心的情感产生好奇。
下阕“挥玉箸,洒真珠,梨花春雨馀”以生动的比喻描绘女子哭泣之态,将眼泪比作玉箸和真珠,把泪水纵横的女子比作雨后梨花,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女子的楚楚可怜与哀伤至极。 最后“人人尽道断肠初,那堪肠已无”这句令人肝肠寸断的话语则是直接抒情,将女子内心的悲痛推向了极致。人人都以为这只是悲痛的开端,却不知女子早已悲痛到没有了肝肠。这种悲痛欲绝的情感表达,深深触动着读者的内心,使读者仿佛能真切感受到女子所经历的痛苦。整首词意境凄美,情感真挚,读来令人动容。

秦观
秦观,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进士,官至秘书省正,国史院编修官。新党执政时被排挤,北宋绍圣初年,秦观被贬为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浙江丽水)酒税,又远徙郴州(湖南郴县),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宋徽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放还,卒于藤州(今广西藤县)。秦观词多写男女爱情和身世感伤,风格轻婉秀丽,受欧阳修、柳永影响,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之一,《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秦观亦有诗才,但被自己的词名所掩,另一方面同时代的诗人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的表现更突出,以至于“诗名殊不藉藉”。秦观与张耒、晁补之、黄庭坚并称“苏门四学士”。
► 5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