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出自 李约 的《 观祈雨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桑条:桑树的枝条。
  • 无叶:没有叶子,形容干旱。
  • 土生烟:土地因干旱而冒烟,形容极度干旱。
  • 箫管:古代的管乐器,这里指吹奏乐器。
  • 迎龙:古代民间的一种祈雨仪式,认为龙能带来雨水。
  • 水庙:供奉水神或龙王的庙宇。
  • 朱门:古代富贵人家的门,涂成红色,代指富贵人家。
  • 几处:几处地方,指多个地方。
  • 春阴:春天的阴天。
  • 咽管弦:指乐器因潮湿而声音变得低沉,不易吹奏。

翻译

桑树的枝条上没有叶子,土地因干旱而冒烟,人们在供奉水神或龙王的庙前吹奏箫管,举行迎龙祈雨的仪式。而那些富贵人家,却在几处地方观赏歌舞,他们甚至担心春天的阴天会让乐器受潮,影响音乐的演奏。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干旱中农民的艰辛与富贵人家的享乐,深刻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阶级的对立。诗中“桑条无叶土生烟”生动描绘了旱情的严重,而“箫管迎龙水庙前”则展现了农民祈雨的虔诚与无奈。后两句“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则尖锐讽刺了富贵人家的冷漠与自私,他们只关心自己的享乐,对农民的疾苦视而不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与批判。

李约

唐人,字存博,自称萧萧。李元懿玄孙,汧公李勉之子。官兵部员外郎。善画梅,精楷隶。以至行雅操知名当时。 ► 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