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出自 李德裕 的《 谪岭南道中作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畬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zhé):古代官吏被贬到边远地方。
  • 岭南:指五岭以南的地区,即今广东、广西一带。
  • 桄榔(guāng láng):一种热带植物,树干高大,果实可食。
  • 椰叶:椰子树的叶子。
  • 蛮溪:指岭南地区的河流。
  • 毒雾:指岭南地区特有的瘴气。
  • 沙虫:可能指沙虱,一种小虫。
  • 畬田(shē tián):指烧荒后耕种的田地。
  • 火米:指在畬田中种植的稻米。
  • 津吏:管理渡口的小吏。
  • 潮鸡:指岭南地区的一种鸡,能预报潮汐。
  • 红槿:一种热带植物,花色艳丽。
  • 越鸟:指岭南地区的鸟。

翻译

岭南的水流湍急,道路曲折难辨,桄榔和椰叶遮蔽了蛮溪,显得幽暗。 我忧心忡忡地躲避着毒雾和蛇草,生怕沙虫从燕子筑巢的泥土中落下。 五月的畬田收获了火米,三更时分,津吏报告潮汐的鸡鸣声响起。 在这令人肝肠寸断的思乡之地,红槿花丛中,越鸟的啼声格外刺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德裕被贬至岭南时的所见所感。诗中,“岭水争分路转迷”一句,既形象地描绘了岭南地区水流湍急、道路曲折的自然环境,又隐喻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困惑。“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则进一步以生动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和恐惧。后两句通过对畬田收获和津吏报潮的描写,展现了岭南特有的生活场景,而“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则深刻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以及在异乡的凄凉和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李德裕贬谪生活的真实写照。

李德裕

李德裕

唐赵郡人,字文饶。李栖筠孙、李吉甫子。幼有壮志,苦心力学,不喜科试。既冠,卓荦有大节。穆宗即位,召入翰林充学士,禁中书诏,大手笔多诏德裕草之。寻转考功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敬宗时出为浙西观察使。文宗即位,加检校礼部尚书,召为兵部侍郎。武宗时由淮南节度使入相,弭藩镇之祸,决策制胜,威权独重。德裕为李党首领,牛僧孺、李宗闵为首之牛党深衔之,宣宗立,为牛党所构,贬崖州司户卒。追赠尚书左仆射、太子少保、卫国公。好著书为文,虽位极台辅,读书不辍。有《次柳氏旧闻》、《会昌一品集》。 ► 15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