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

出自 张养浩 的《 双调 · 折桂令
【过金山寺】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辉,楼台相映,天与安排。诗句就风烟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醉眼睁开,遥望蓬莱,一半儿煙遮,一半儿云埋。 【中秋】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拼音

注释

天与安排:上天给(我们)安排好的。与,给,替。 蓬莱:《汉书·郊祀志》:「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后因以泛指想象中的仙境。这里当指金山寺的蓬莱宫。 「一轮飞镜谁磨」句:「一轮明月象新磨过的铜镜那么明亮。宋·辛稼轩《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词:「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飞镜,喻月。 玉露泠泠:洁白的露珠显得格外清凉。玉露,形容露珠之澄澈透明。宋·秦少游《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泠泠,清凉的样子。 银汉:即银河。宋·苏东坡《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比常夜清光更多」句:言中秋之月比平常更明亮。这是化用辛稼轩《太常引》:「斫去月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的语意。 桂:指传说中月中的桂树。 婆娑:形容桂树的影子舞动和桂桂树的枝叶扶疏。 嫦娥:传说中月宫里的仙女。《淮南子·览冥训》: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不死之药,嫦娥偸喫以后,奔至月宫。 恹恹:精神不振貌。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双调:元明以来,一般称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为一“套”,或“一调”、“一组”。“双调”即元曲中的十二宫调之一。
  • 折桂令:曲牌名。又称《蟾宫曲》、《步蟾宫》、《天香引》、《秋风第一枝》。
  • 浩浩:形容水势浩大。
  • 泠(líng)泠:形容声音清越、悠扬。
  • 恹恹(yān yān):形容精神不振的样子。

翻译

【过金山寺】 长江水浩浩荡荡从西边涌来,水面上有云有山,山上有楼台。山水相互辉映,楼台相互映衬,这是上天的安排。诗句在风烟中动容增色,酒杯倾倒让人忘怀天地。醉眼睁开,远远眺望蓬莱,一半被烟雾遮掩,一半被云彩掩埋。 【中秋】 那一轮如飞镜般的明月是谁磨制的?它照亮了整个乾坤,印透了山河。玉露清清凉凉,将秋天的天空银河洗得没有波纹,比平常的夜晚有更多的清光,完全不妨碍桂树的影子摇曳婆娑。我高声歌唱,询问嫦娥,这美好的夜晚让人精神不振,不喝醉又能怎样。

赏析

【过金山寺】这首曲子描绘了金山寺宏伟壮丽的景色以及诗人面对如此景致时的沉醉之感。开头以壮阔的长江开篇,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气势。接着描述山水楼台的美妙融合,仿佛天然浑成,表现出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最后通过醉眼所见的蓬莱,增添了一种神秘朦胧之美。 【中秋】则主要写中秋明月。通过夸赞明月的皎洁明亮和玉露洗秋空的清爽,强调了这个夜晚的美好特别。“桂影婆娑”增添了一份诗意和美感。最后通过老子高歌问嫦娥,表达出在这样美好的夜晚,唯有醉酒才能更好地享受。整曲营造了一种清冷、高远又略带惆怅的意境。

张养浩

张养浩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的第23代孙。元代散曲家。少年知名,19岁被荐为东平学正,历官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等官职。在任监察御史时,因批评时政而为权贵所忌,被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后因其父年迈,无人照顾,于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辞官家居,此后屡召不赴。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见饥民困苦万分,难以周济,竟为之痛哭,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不久便积劳成疾病卒。追封滨国公,谥文忠。 ► 1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