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美难假,偏轮不行。

出自 三国曹丕 的《 煌煌京洛行
夭夭园桃,无子空长。 虚美难假,偏轮不行。 淮阴五刑,鸟尽弓藏。 保身全名,独有子房。 大愤不收,褒衣无带。 多言寡诚,抵令事败。 苏秦之说,六国以亡。 倾侧卖主,车裂固当。 贤矣陈轸,忠而有谋。 楚怀不从,祸卒不救。 祸夫吴起,智小谋大, 西河何健,伏尸何劣。 嗟彼郭生,古之雅人, 智矣燕昭,可谓得臣。
拼音

注释

园桃:《诗》云:「人之云亡,邦国殄猝。汉室灭矣,园桃无子,所为作也。「 淮阴:指淮阴侯韩信。"汉初三杰"之一,为汉朝开国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吕雉杀害。 子房:即张良,"汉初三杰"之一,功成隐退,身名全保。 大愤不收:此指三大愤不收:何进欲尽诛宦官而败,何进被杀;袁绍发病捕诸宦者,无长幼,皆杀之,得一时之快而至董卓得肆其毒;王允既诛董卓,使皇甫嵩领其众,因李傕等求赦而赦,终至兵连祸结。 褒衣:褒,大裾,言著褒大之衣、广博之带。 苏秦:战国人,合纵六国,为纵约长。《战国策》记载,苏秦封武安侯,相燕,阴与燕王谋破齐,共分其地,乃佯有罪出奔,入齐,齐王受而相之,居二年而觉,齐王大怒,车裂苏秦于市。 陈轸:战国时期楚国人。秦王使张仪说楚王,秦愿以商於六百里地与楚国交好,使楚与齐绝交。楚怀王非常高兴地答应了。群臣皆贺喜楚王,唯独陈轸看出这是秦的反间计,不主张接受秦商於之地。楚王不听。后秦齐共攻楚国,楚大败,不得已割两城以求和。此处暗喻陈琳。 吴起:战国时期法家、军事家。初事鲁,后事魏。魏武侯即位后,吴起因不受信任又投奔楚国,被楚悼王任用为相,仅一年便创造了「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的显赫成就。楚悼王刚死,吴起便被众多宗室大臣追杀。尽管他临危仍显智谋,趴在按礼教神圣不可侵犯的故王遗体上,还是死于雨点般射来的乱箭之下。此处暗指何进,参考曹操薤露行。 仲连:即鲁仲连,齐国高士。帮助田单攻下聊城却拒绝田单给他封爵,遂逃隐于海上。

《煌煌京洛行》是曹丕对战国和汉初的人物进行评价的一首诗歌,表明了诗人的立场和观点。

赏析

孟子云,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此则诗人咏京洛之微意也。《魏风》园桃,尚有实可食,本诗园桃,并无子而空长。忧心歌谣,亦魏文篡汉,托为《黍离》之作也。 通过评价历史人物,表明了诗人的立场和观点。前四句直言虚美者多败,表明人才应具有真才实学,而不应徒有华丽的外表。五至八句论韩信与张良之事,通过对比表达赞赏张良的态度。九至十二句言行事不能太极端,物极必反,反则受其乱。十三至二十四句通过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从不同的侧面补足前意。末尾句赞扬鲁仲连,与前面赞扬张良形成了呼应之势,至此也表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夭夭:形容草木茂盛。
  • 五刑:中国古代的五种刑罚,通常指墨、劓、剕(feiˋ)、宫、大辟。
  • 子房:即张良,字子房。
  • 褒衣:宽大的衣服。
  • 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
  • 陈轸(zhěn):战国时期纵横家。

翻译

茂盛的园中之桃,没有结果只是徒然生长。徒有其美难以作真,就像独轮不能前行。韩信遭受五刑,在鸟没了就把弓藏起来。能够保持自身和名声,只有子房。太愤怒而不知收敛,穿着宽大的衣服没有束带。言语多却缺少真诚,导致事情失败。苏秦的游说,使得六国都灭亡了。倾轧背叛主公,被车裂也是应该的。陈轸贤能啊,忠诚又有谋略。楚怀王不采纳他的意见,灾祸最终无法挽救。那吴起啊真祸害人,智慧小却图谋大,他在西河多么有威风,最后却悲惨地伏尸。感叹那郭隗,是古代高雅的人,聪慧的燕昭王,可以说是得到了贤臣。

赏析

这首诗列举了历史上的一些人物与事件。通过园桃起兴,引出对不同人物命运的感叹。从韩信到子房,再到苏秦、陈轸等,有的因功高遭忌,有的因背叛受惩,有的因智慧谋略而被赏识。作者借此表达对不同品行和结局的思考,也反映出对为人处世、智慧谋略的感悟和评判。诗中体现了曹丕对历史与人生的审视,富有深意和哲理。

曹丕

曹丕

魏文帝曹丕,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曹丕文武双全,八岁能提笔为文,善骑射,好击剑,博览古今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220年正月,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之后曹丕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统治。 ► 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