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姊玉奴恨,小钿疏唇,洗妆轻怯。
空江浪阔。清尘凝、层层刻碎冰叶。水边照影,华裾曳翠,露搔泪湿。湘烟暮合。□尘袜、凌波半涉。
怕临风、□欺瘦骨,护冷素衣叠。樊姊玉奴恨,小钿疏唇,洗妆轻怯。汜人最苦,粉痕深、几重愁靥。花隘香浓,猛熏透、霜绡细摺。倚瑶台,十二金钱晕半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夷则羽:古代乐律名。
- 华裾:华美的衣服。
- 凌波:形容在水上行走。
- 樊姊玉奴:指美人。
- 汜人:仙人。
- 小钿:用金翠珠宝等制成的花朵形的首饰。钿(diàn)。
- 霜绡:白色的丝绸。
翻译
空旷的江面波浪辽阔。清新的尘埃凝结,一层又一层地刻碎了冰叶。在水边映照身影,华美的衣裳拖着翠色,露水沾湿了发梢如泪湿润。湘江上的烟雾在傍晚时合拢。(穿着)染尘的袜子,在水上行走了一半。害怕对着风,(风)会欺负这瘦弱的身子,守护着那冰冷的白色衣裳层层折叠。如樊姊玉奴般的美人有怨恨,小小的金钿、薄薄的嘴唇,卸妆时显得轻柔胆怯。那像汜人般的女子最为愁苦,粉痕深深,有好几层愁苦的面容。花朵被围在狭窄处香气浓郁,猛然熏透了白色的丝绸细细折叠处。靠着美玉砌成的高台,十二枚金钱的装饰被半遮半掩。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在江边的美人形象,通过对江水、冰叶、华裾、凌波等景物和动作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空灵、凄美的氛围。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湘烟、瘦骨、素衣等,来表现美人的孤独、哀怨和柔弱。同时,对美人的容貌、姿态和情感进行细致刻画,如樊姊玉奴恨、小钿疏唇等,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整体意境朦胧而富有诗意,细腻地传达出一种忧伤、惆怅的情绪,展现了吴文英词作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