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容玉色谁敢画,老师古寺昼闭房。
忆昔射策干先皇,珠帘翠幄分两厢。
紫衣中使下传诏,跪奉冉冉闻天香。
仰观眩晃目生晕,但见晓色开扶桑。
迎阳晚出步就坐,绛纱玉斧光照廊。
野人不识日月角,彷佛尚记重瞳光。
三年归来真一梦,桥山松桧凄风霜。
天容玉色谁敢画,老师古寺昼闭房。
梦中神授心有得,觉来信手笔已忘。
幅巾常服俨不动,孤臣入门涕自滂。
元老侑坐须眉古,虎臣立侍冠剑长。
平生惯写龙凤质,肯顾草间猿与獐。
都人踏破铁门限,黄金白璧空堆床。
尔来摹写亦到我,谓是先帝白发郎。
不须览镜坐自了,明年乞身归故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射策:汉代考试取士方法之一,以甲乙等科 ĝè 射复于案上。
- 先皇:指已经去世的皇帝。
- 珠帘翠幄:珠帘和翠色的帷幕。
- 紫衣中使:穿着紫色衣服的宦官。
- 冉冉:慢慢。
- 天香:芳香的气息。
- 眩晃:耀眼。
- 扶桑:神话中的树名。
- 日月角:相术家称人的额角隆起如日,或两边有棱,为帝王之相。
- 重瞳: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代指圣明的君主。
- 桥山:黄帝陵所在的山。
- 松桧:松树和桧树。
- 天容玉色:皇帝的面容和神色。
- 幅巾常服:普通的头巾和衣服。
- 元老:年老的大臣。
- 侑坐:陪坐。
- 虎臣:勇武之臣。
- 龙凤质:指出身显贵的人。
- 铁门限:用铁做的门槛。
翻译
回忆往昔应试回答皇帝策问,珠帘翠幕分别在两边。紫衣宦官下来传达诏令,我跪着慢慢闻到芳香。抬头观看觉得耀眼眼睛发晕,只看到拂晓之色在扶桑树上开启。迎着阳光晚些出来走到座位处,红色纱帐和玉斧的光辉照亮走廊。乡野之人不懂得看帝王之相,仿佛还能记得圣明君主的模样。三年后归来真是如同一场梦,桥山的松树桧树满是凄凉风霜。皇帝的容颜和神色谁敢画,妙善大师在古寺白天也关门在房内。梦中神授心得体会有所得,醒来后动笔却已经忘掉。普通头巾和常服端庄不动,我这孤臣进门泪水就自动流淌。年老的大臣陪坐胡须眉毛古老,勇武之臣站立侍奉着冠帽和长剑。平时习惯画出身显贵的人,哪里会顾及草间的猿猴与獐鹿。京城之人踏破了铁门槛,黄金白璧白白地堆满了床榻。此后模仿画也画到我,说是先帝的白发臣子。不必照镜子自己就知道,明年乞求辞官回到故乡。
赏析
这首诗回顾了苏轼往昔面见先皇的经历,以及对先皇形象的敬畏和怀念之情。诗中描绘了当时的场景,如珠帘翠幄、传诏情景等,生动而富有画面感。“仰观眩晃目生晕”等句写出对威严的感受。“三年归来真一梦”体现了时间流逝和世事变化的感慨。对于妙善师画御容之事的描述,既表现了对其技艺的肯定,也传达出处在其中的复杂心情。诗中对先皇及相关情景的描写,蕴含着苏轼对过去时光的追思和对朝代更替的感慨,情感深沉且真挚。同时,也透露出其孤臣的心境和对未来的一些想法。整体风格深沉凝重,既有对过往的怀念,又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