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

出自 李贺 的《 秦王饮酒
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银云栉栉瑶殿明,宫门掌事报一更。花楼玉凤声娇狞,海绡红文香浅清。 黄鹅跌舞千年觥,仙人烛树蜡烟轻,清琴醉眼泪泓泓。
拼音

译文

秦王骑着猛虎般的骏马,巡游八方,武士们的宝剑照射得天空一片碧光。 命令羲和敲着太阳开道,发出玻璃声响,劫火的余灰已经散尽,国家太平呈祥。 大壶的龙头倾泻着美酒,请来了酒星,弦架镶金的琵琶夜间弹得枨枨响。 像落在洞庭湖上的雨点,那是乐人吹笙,秦王酒兴正浓,喝令月亮退行。 银白色的浮云辉映得整齐的宫殿亮晶晶,宫门上报时的人已经报了一更。 灯火辉煌的楼上,歌女们的声音娇弱乏困,绡纱红衣轻轻飘动,散发出淡淡的清芬。 一群黄衣女郎舞蹈着,高举酒杯祝寿歌颂。 仙人形的烛树光芒四射,轻烟濛濛,嫔妃们心满意足,一双双醉眼清泪盈盈。

注释

秦王:一说指唐德宗李适(kuò),他做太子时被封为雍王,雍州属秦地,故又称秦王,曾以天下兵马元帅的身份平定史朝义,又以关内元帅之职出镇咸阳,防御吐蕃。一说指秦始皇,但篇中并未涉及秦代故事。一说指唐太宗李世民,他做皇帝前是秦王。 “秦王”二句:写秦王威慑八方,他的剑光把天空都映照成碧色。 劫灰:劫是佛经中的历时性概念,指宇宙间包括毁灭和再生的漫长的周期。劫分大、中、小三种。每一大劫中包含四期,其中第三期叫做坏劫,坏劫期间,有水、风、火三大灾。劫灰飞尽时,古无遗迹,这样一来无古无今,所以称之为“古今平”。王琦认为这里是借指“自朱泚、李怀光平后,天下略得安息”。 龙头:铜铸的龙形酒器。据《北堂书钞》载:唐太极宫正殿前有铜龙,长二丈。又有铜樽,容积四十斛。大宴群臣时,将酒从龙腹装进,由龙口倒入樽中。酒星:一名酒旗星。《晋书·天文志》说天上下班酒旗星,主管宴饮。 金槽:镶金的琵琶弦码。枨枨:琵琶声。 雨脚:密集的雨点。这句说笙的乐音像密雨落在洞庭湖上的声音一样。 银云:月光照耀下的薄薄的白云朵。栉栉:云朵层层排列的样子。瑶殿:瑶是玉石。这里称宫殿为瑶殿,是夸张它的美丽豪华。 宫门掌事:看守宫门的官员。一更:一作“六更”。 花楼玉凤:指歌女。娇狞:形容歌声娇柔而有穿透力。狞字大约是当时的一种赞语,含有不同寻常之类的意思。 海绡:鲛绡纱。《述异记》云出于南海,是海中鲛人所织。红文:海绡上绣的红色花纹。香浅清:清香幽淡的气息。 黄娥跌舞:可能是一种舞蹈。千年觥:举杯祝寿千岁。 仙人烛树:雕刻着神仙的烛台上插有多枝蜡烛,形状似树。 清琴:即青琴,传说中的神女。这里指宫女。泪泓泓:眼泪汪汪,泪眼盈盈。

《秦王饮酒》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此诗前四句写秦王的英武,歌颂他平定了战乱,使天下太平;第五句以下描写他通宵达旦饮酒作乐的豪华场面。全诗几乎每一句都出人意料,无论是现实的描写还是虚拟的想像,无论比喻、夸张还是白描,无论意象选择还是遣词用语,都与一般诗人不同,颇能体现李贺诗歌想像奇谲诡异的特点。

赏析

李贺写诗,题旨多在“笔墨蹊径”之外。他写古人古事,大多用以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或借以表达他的郁闷的情怀和隐微的意绪。没有现实意义的咏古之作,在他的集子里是很难找到的。这首诗题为“秦王饮酒”,却“无一语用秦国故事”(王琦《李长吉诗歌汇解》),因而可以判定它写的不是秦始皇。诗共十五句,分成两个部分,前面四句写武功,后面十一句写饮酒,重点放在饮酒上。诗人笔下的饮酒场面是“恣饮沉湎,歌舞杂沓,不卜昼夜”(姚文燮《昌谷集注》)。诗中的秦王既勇武豪雄,战功显赫,又沉湎于歌舞宴乐,过着腐朽的生活,是一位功与过都比较突出的君主。唐德宗李适正是这样的人。这首诗是借写秦王的恣饮沉湎,隐含对德宗的讽喻之意。 前四句写秦王的威仪和他的武功,笔墨经济,形象鲜明生动。首句的“骑虎”二字极富表现力。虎为百兽之王,生性凶猛,体态威严,秦王骑着它周游各地,人人望而生畏。这样的词语把抽象的、难于捉摸的“威”变成具体的浮雕般的形象,使之更具有直观性。次句借用“剑光”显示秦王勇武威严的身姿,十分传神,却又如羚羊挂角,香象渡河,无形迹可求。“剑光照天天自碧”,运用夸张手法,开拓了境界,使之与首句中的“游八极”相称。第三句“羲和敲日玻璃声”,注家有的解释为“日月顺行,天下安平之意”;有的说是形容秦王威力大,“直如羲和之可以驱策白日”。因为秦王剑光照天,天都为之改容,羲和畏惧秦王的剑光,惊惶地“敲日”逃跑了。第四句正面写秦王的武功。由于秦王勇武绝伦,威力无比,战火扑灭了,劫灰荡尽了,四海之内呈现出一片升平的景象。 天下太平,秦王洋洋得意,不再励精图治,而是沉湎于声歌宴乐之中,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从第五句起都是描写秦王寻欢作乐的笔墨。“龙头泻酒邀酒星”极言酒喝得多。一个“泻”字,写出了酒流如注的样子;一个“邀”字,写出了主人的殷勤。“金槽琵琶夜枨枨”形容乐器精良,声音优美。“洞庭雨脚来吹笙”描述笙的吹奏声飘忽幽冷,绵延不绝。“酒酣喝月使倒行”是神来之笔,有情有景,醉态可掬,气势凌人。这位秦王饮酒作乐,闹了一夜,还不满足。他试图喝月倒行,阻止白昼的到来,以便让他尽情享乐,作无休无止的长夜之饮。这既是显示他的威力,又是揭示他的暴戾恣睢。 “银云栉栉瑶殿明,宫门掌事报一更”。五更已过,空中的云彩变白了,天已经亮了,大殿里外通明。掌管内外宫门的人深知秦王的心意,出于讨好,也是出于畏惧,谎报才至一更。过去的本子都作“一更”,清代吕种玉《言鲭》引作“六更”,“六更”似太直,不如“一更”含义丰富深刻,具有讽刺意味。尽管天已大亮,饮宴并未停止,衣香清浅,烛树烟轻,场面仍是那样的豪华绮丽,然而歌女歌声娇弱,舞伎舞步踉跄,妃嫔泪眼泓泓,都早已不堪驱使了。在秦王的威严之下,她们只得强打着精神奉觞上寿。“青琴醉眼泪泓泓”,诗歌以冷语作结,气氛为之一变,显得跌宕生姿,含蓄地表达了惋惜、哀怨、讥诮等等复杂的思想感情,余意无穷。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秦王:指秦始皇。
  • 八极:八方极远之地。
  • 羲和:古代神话中驾驭日车的神。
  • 劫灰:佛教用语,指世界毁灭后的余灰。
  • 龙头:指酒器上的龙头装饰。
  • 金槽:琵琶上端架弦的地方,用金装饰。
  • 枨枨:形容琵琶声。
  • 洞庭雨脚:形容笙声如洞庭湖边的雨声。
  • 银云:形容云彩如银。
  • 栉栉:排列紧密的样子。
  • 瑶殿:美玉般的宫殿。
  • 花楼玉凤:指华丽的楼阁和精美的凤凰装饰。
  • 海绡红文:指华美的丝绸。
  • 黄鹅跌舞:形容舞者如黄鹅般跌跌撞撞的舞蹈。
  • 仙人烛树:指形状像仙人的烛台。
  • 清琴:指古琴。
  • 泓泓:形容泪水多。

翻译

秦王骑着虎游历八方,剑光映照天空,天空自然呈现出碧色。羲和敲打着日车,发出玻璃般的声音,劫难的灰烬飞散,古今都已平息。 龙头形状的酒器倒酒邀请酒神,金色的琵琶在夜晚发出悦耳的声音。笙声如同洞庭湖边的雨声,酒意正浓时,秦王大声命令月亮倒行。 银色的云彩排列紧密,瑶池般的宫殿明亮,宫门守卫报告已是深夜。华丽的楼阁中,凤凰装饰发出娇媚的声音,华美的丝绸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黄鹅般的舞者在千年庆典上跌跌撞撞地跳舞,仙人形状的烛台冒出轻烟,古琴声中,醉眼含泪,泪水盈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秦始皇的威严与奢华,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秦王的权力和享乐生活。诗中“秦王骑虎游八极”等句,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秦王的威武与不可一世。后文通过“龙头泻酒”、“金槽琵琶”等细腻描写,展现了宫廷的繁华与音乐的美妙。整首诗语言华丽,意境深远,通过对秦王生活的描绘,反映了唐代宫廷文化的繁荣与奢靡。

李贺

李贺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