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虞美人:词牌名。
  • 琅玕(láng gān):指竹子。

翻译

满地的愁绪痕迹没有人理解,露水沾湿了竹子的影子。在寂静的台阶上稍作伫立更觉得无比荒凉。还只剩下过去时候的月色在潇湘之地。薄情反而是多情带来的牵累,那弯弯绕绕的柔肠已碎。红色的信笺对着墙壁上面的字已模糊不清,回忆起曾经一同在灯前呵着热气为你书写。

赏析

这首词营造出一种幽冷清寂的氛围。“愁痕满地无人省”写出了满心愁绪无人知晓的孤独。“露湿琅玕影”以景衬情,增添了凄凉之感。“闲阶小立倍荒凉”强化了这种荒凉的心境。“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旧时月色依旧,更显物是人非。下阕表达了薄情与多情的矛盾和痛苦,以及回忆与爱人在灯前的温馨场景,而今信笺模糊,对比之下,更显落寞与思念。全词情感细腻,哀婉动人。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清代政治人物、著名词人、学者,叶赫纳兰氏(明末海西女真四部之王族姓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时期重臣纳兰明珠长子。 纳兰容若生于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曾祖父叶赫部贝勒金台石,曾姑祖母孟古哲哲(金台石妹、清太祖努尔哈赤妃),姑表祖父清太宗皇太极(孟古哲哲子)。母英亲王阿济格(多尔衮亲兄)之女爱新觉罗氏,父纳兰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纳兰容若十七岁进太学,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会试中试,因患寒疾,没有参加殿试。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时二十二岁补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康熙帝爱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与皇室沾亲,与康熙长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亲戚关系,所以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予三等侍卫的官职,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并奉旨出使梭龙(其方位学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边情况。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二),死后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坟(今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清史稿》有传。 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佔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他生活于满汉融合的时期,其贵族家庭之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他虽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这一特殊的生活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徵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 2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