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出自 王维 的《 寒食城东即事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拼音

注释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句:一道清澈的溪流,穿过桃李花丛,展现的是春天的力量;而溪水边荡漾的水草和被水滋润的白芷,安逸而柔静。 演漾:荡漾。 涵:沉浸。 白芷: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可入药。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句:溪流边的几户人家,落在流水里的桃李花,又是柔美宁静的意象。 蹴踘:同“蹴鞠”,亦曰“打球”,即古踢球之戏。古时有在寒食蹴鞠的习俗,参见《荆楚岁时记》。 秋千:《太平御览·卷三十》引《古今艺术图》云:“寒食秋千,本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越者也。”《荆楚岁时记》载,寒食之时,民众常以斗鸡、蹴鞠、秋千为娱乐。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句:青春年少的人,应该每天都有开心游玩的心态,无忧无虑,不用等到清明和上巳两个节日才出去游玩。 分日:每天。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后谷雨前,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前后。《淮南子·天文》:“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 上巳:古代以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节,有在流水边洗濯祓除、去除灾病的习俗。魏晋后改三月三日。 

《寒食城东即事》是唐代诗人王右丞的早期作品,诗歌写盛唐时期寒食节的习俗,交错着青春朝气的蓬勃力量和家常安宁的闲适气息。 此诗表达了“及时行乐”的思想,人的青春,甚至生命,都很短暂。诗人认为,在短暂的时光中,要去做什么?建功立业、修身齐家、做学问……这些终究都不实在牢固,只有抓紧时间享受快乐才是真实的。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演漾:水波荡漾的样子。
  • 白芷(zhǐ):一种香草。
  • 蹴踘(cù jū):古代的一种球类运动,类似今天的足球。

翻译

清澈的溪水流淌穿过桃李花丛,水的波浪荡漾着绿蒲并滋润着白芷。小溪旁的人家总共能有几家,飘落的花朵有一半落入东边的流水之中。踢球屡次高高踢过飞鸟,秋千竞相出现在垂杨里面。年轻人天天都在尽情地游玩,不用等到清明和上巳这两个节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时城东的景象。诗中以清新的笔调描写了清澈的溪流、桃李、绿蒲、白芷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宁静优美的氛围。接着通过“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表现出乡村的恬静。“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则生动地展现了年轻人充满活力的游乐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动态美感。结尾“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强调年轻人随时随地享受生活的欢乐,体现了一种对自在生活的赞美和对青春活力的颂扬。整体意境明快爽朗,给人以轻松愉悦之感。

王维

王维

王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