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见桃株笑,铜驼夜来哭。

出自 李贺 的《 铜驼悲
落魄三月罢,寻花去东家。 谁作送春曲,洛岸悲铜驼。 桥南多马客,北山饶古人。 客饮杯中酒,驼悲千万春。 生世莫徒劳,风吹盘上烛。 厌见桃株笑,铜驼夜来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落魄:失意潦倒。
  • 寻花:比喻寻欢作乐。
  • 送春曲:送别春天的曲子。
  • 洛岸:洛阳的河岸。
  • 铜驼:古代洛阳宫门外的一对铜制骆驼,常用来象征洛阳或指代历史变迁。
  • 桥南:指洛阳桥南,古代繁华地区。
  • 马客:骑马的游客。
  • 北山:指洛阳北面的邙山,古代多坟墓。
  • :多。
  • 古人:指已故的人。
  • 生世:一生。
  • 风吹盘上烛:比喻生命短暂,如风中摇曳的烛光。
  • 桃株笑:桃花盛开的样子,比喻春天的美好。
  • 夜来哭:指铜驼在夜晚哭泣,象征历史的哀愁。

翻译

失意潦倒的三月过去了,我去东家寻欢作乐。 谁谱写了这首送别春天的曲子,在洛阳河岸悲叹铜驼。 桥南多是骑马的游客,而北山则多已故的人。 游客们饮酒作乐,而铜驼却在悲叹千万个春天。 一生不要徒劳无功,生命就像风中摇曳的烛光。 我厌倦了看桃花盛开,因为铜驼在夜晚哭泣。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桥南的繁华与北山的寂静,以及游客的欢愉与铜驼的哀愁,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诗中“风吹盘上烛”一句,巧妙地比喻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而“铜驼夜来哭”则象征了历史的哀愁和对过往的怀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透露出诗人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洞察。

李贺

李贺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