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袖不胜寒,欲向荷花语。

出自 晏几道 的《 生查子
长恨涉江遥,移近溪头住。闲荡木兰舟,误入双鸳浦。 无端轻薄云,暗作廉纤雨。翠袖不胜寒,欲向荷花语。
拼音

赏析

此词以一个看似平凡的少女荡舟遇雨、娇不胜寒的故事,喻写了一幕爱情的悲剧,同时也寄托了一个不谙世故者生活坎坷、遭遇不幸的身世感慨。全词意味深蕴,含蓄婉转,手法新颖,别具一格。 开篇两句起笔不凡,想像奇特。女主人公感到离江边路太远了,遂移家近溪头,以便涉江采芙蓉,而且溪水流入江中,也将会流到所思之处吧!慰情聊胜于无,两句堪称“痴绝”之语。三、四句又起波澜,她摇荡着木兰船去采芙蓉,却不知不觉误入了双鸳浦。“木兰舟”,以香木制成的船只,泛指佳美的小船。芙蓉,即指荷花。她荡舟缘溪而去,可是却来到触动她孤独情怀之地“双鸳浦”——鸳鸯成双作对的水边。这里妙一“误”字,竟因“双鸳”这样美好的字眼引起她的不快,正所谓“伤心人别有怀抱”。过片二句借写泛舟时遇雨,语意双关,表达了女子被弃时复杂的感情。“无端”,有料想不到之意。那象浮云般轻薄的男子,竟然毫无理由地玩弄女子的感情,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子却只能暗暗地忍受着无穷的痛苦。那几乎是绝望的哀伤、绵绵的遗恨,紧揪着人们的心。“云”、“雨”之喻,本指男女间的欢合,而本词中,却显得如此凄冷悲凉。这里用谴责、痛悔、爱怜几层含意,深刻地写出被弃女子的心理。末两句承“帘纤雨”,意谓她那单薄的衣裳怎抵挡寒风冷雨?只好向荷花诉说自己的幽恨。“翠袖”句,写女子“不胜”风雨之寒,既点出她的软弱无依的可悲处境,也暗示她的清操独守。然而心灵上的创伤是无法消除的,无人倾诉,只能悄悄地共荷花相语。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生查子:词牌名。
  • 长恨:常常怨恨。
  • 涉江遥:渡江路途遥远。涉(shè):渡过。
  • 移近:搬到靠近。
  • 木兰舟:用木兰树造的船。这里指精美小船。
  • 双鸳浦:鸳鸯栖息的水滨,一般象征爱情美好之地。
  • 无端:无缘无故。
  • 轻薄云:轻浮多变的云彩,常用来影射用情不专的人。
  • 廉纤雨:细微的小雨。廉纤(lián xiān):细微,纤细。
  • 翠袖:绿色衣袖,借指女子。
  • 不胜寒:经受不住寒冷。胜(shēng):承受。

翻译

常常怨恨渡江的路途太过遥远,于是搬到靠近溪边的地方居住。闲暇时悠然地荡着木兰小船,却不小心误入了鸳鸯栖息的水湾。无缘无故那轻薄多变的云朵,暗暗地化作了蒙蒙细雨。身着翠袖的女子经受不住这渐生的寒意,想要向满池的荷花倾诉心中的愁绪。

赏析

这首词以一位女子的视角展开,营造出了含蓄而幽怨的氛围。上阕中,“长恨涉江遥,移近溪头住”,直接点出女子心中的怨恨与无奈之举,她因江路远而搬到溪边,这种对距离的在意,暗示了她内心可能与某个远方的人或事有关 。“闲荡木兰舟,误入双鸳浦”描绘出一种看似悠闲却又蕴含意外的情境,误进鸳鸯栖息之地,鸳鸯成双成对的景象,或许勾起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又隐隐加深了她独自一人的落寞。

下阕“无端轻薄云,暗作廉纤雨”,以景寓情,用轻浮多变的云和细雨,暗喻某些让她不如意的人事,也许是感情上的飘忽不定或遭遇挫折 。“翠袖不胜寒,欲向荷花语”,生动地刻画出女子在寒意侵袭下内心的孤独与无助,她欲向荷花倾诉心事,荷花的高洁也映衬出女子的内心世界的纯净,更显示出她无人倾诉、只能借物表意的孤寂怨愁 。整首词情景交融,将女子复杂微妙的情感层层递进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晏几道

晏几道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南昌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鹧鸪天》中“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两句受人赞赏。 ► 2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