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

出自 李贺 的《 咏怀二首
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 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拼音

译文

司马相如安居茂陵,绿草蓬蓬垂入石井。一边弹琴一边看卓文君,只见春风拂动她的鬓影。可叹梁孝王和汉武帝,把他看得像断梗一样弃置不用。死后只留下一卷文书,武帝却照着行封禅礼登上泰山顶。

注释

长卿: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字。他曾经事汉景帝刘启,为武骑常侍。因病罢免。后因《子虚赋》为汉武帝赏识,用为孝文园令,后因病居茂陵。怀:怀居,留恋安逸。茂陵:在今陕西兴平东南,后来汉武帝刘彻墓葬在此。 文君:卓文君。司马相如的妻子。 梁王:梁孝王刘武,为汉景帝同母弟弟。 断梗:折断的苇梗。 一筒书:一卷书。 金泥:水银和金子搅拌用于涂封封口。此处指的是涂封封禅时用的封禅书。

赏析

第一首诗全借司马相如的行事来抒发自己的愤慨。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字长卿,才华出众,志向远大,但在汉武帝时只当了一名管理前朝文帝墓园的小官。他抑郁不得志,终于弃官而去,闲居在茂陵家中。在他生前,梁孝王刘武与汉武帝刘彻都先后抛弃了他。等他死后,武帝却把他所写祭天地神灵的《封禅书》吹捧起来,而且亲自到泰山隆重祭祀。李贺就抓住这个古人的遭遇,结合自己的身世写出了这首寄寓深远的《咏怀》诗。 诗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四句,描写司马相如被汉武帝遗弃后与爱妻卓文君在茂陵家居时的恩爱闲逸的生活。碧绿的蔓草挂满了井边的石栏,环境是那么优美宁静。相如白天无事,不免又对着知音文君弹起琴来,那曲曲幽韵传达出多少难言的心事。和煦的春风吹乱了文君美丽的鬓影。这里表面上写得悠闲自得,充满了一片天伦之乐,实际却吐露出一种怀才不遇的深深寂寞和感慨,正如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六中所写:“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同样充塞着一种痛苦到接近麻木的情绪。 后部分也是四句,明写梁王与武帝把相如像断草败梗一般地抛弃,只是武帝更懂得打一下、拉一把的政治权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还要利用相如的遗著《封禅书》,为自己涂脂抹粉。他亲自登上泰山之顶,装模作样地对着天地礼拜。从相如的角度着眼,这个志大才高写下了煌煌赋作的文士,却“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死后还硬被拉去为统治者粉饰太平,这真是可恨可叹。一个“唯”字,含蓄着诉不尽的凄凉辛酸,似乎他留给人间的贡献,就只是这篇《封禅书》了,这实在太不公平了。 通篇似乎都是写司马相如,其实诗人已经巧妙地将自己融化进去,所以诗作题为《咏怀》。茂陵家居的情景,正是长吉昌谷赋闲的写照;而泰山顶上的封禅礼拜,也正与长吉屈身奉礼郎的虚应礼赞如出一辙。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长卿:指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字长卿。
  • 茂陵:司马相如的陵墓所在地,也指其晚年居住的地方。
  • 文君:指司马相如的妻子卓文君,以才貌双全著称。
  • 梁王与武帝:分别指西汉的梁孝王刘武和汉武帝刘彻。
  • 断梗:比喻被抛弃或遗忘。
  • 一简书:指司马相如留下的文学作品。
  • 金泥:用金粉和胶制成的颜料,用于书写或装饰。
  • 泰山:中国五岳之首,古代帝王常在此举行封禅大典。

翻译

司马相如怀念着他的茂陵,绿草低垂在石井边。 他弹着琴,看着心爱的文君,春风轻拂着她的鬓发。 梁王和武帝,将他遗忘如同丢弃的残枝。 只留下一卷用金泥书写的文章,存放在泰山的顶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司马相如在茂陵的孤独生活,以及他与文君的深情,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冷落的感慨。诗中“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一句,深刻揭示了历史人物的命运无常和被遗忘的悲哀。而“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则象征了文学的不朽价值,即使人已逝,其作品仍能留存千古,被后人传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古代文人的敬仰和对文学传承的思考。

李贺

李贺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