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病起饮食无味,彊喫效果也不佳。只好陪伴病僧,念经长喫斋。心中一片虚空,似风吹香烟心头过,也无一点灰。
早晨云出山,随风飘散一去未曾回。待到前村行雨了,就会自己归来。
注释
添字浣溪沙:词牌名。又名《摊破浣溪沙》。实为《浣溪沙》之别体,不过多三字两结句,移其韵于结句而已,因有「添字」、「摊破」之名。双调,四十八字,上阕四句、三平韵,下阕四句、两平韵。此调五代和凝词称《山花子》。《山花子》本唐教坊曲名。近代在敦煌发现的《山花子》调虽字数与和凝词相同,但为仄韵,所以不能认为是一个词体。
「病起,独坐停云」:四卷本丙集作「赋清虚」。
「心似风吹香篆过,也无灰」:言未灰心。风吹香篆过,歇后「无灰」也。
山上:广信书院本作「山下」,玆从四卷本丙集。
云出岫(xiù):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次第:此处应为「待到」之意。
序
《添字浣溪沙·病起,独坐停云》一题作「赋清虚」,和「病起,独坐停云」为表里关系,「独坐停云」是形,「赋清虚」是神,它通过对病起之后,独坐停云堂的描叙,表达了作者清高淡泊、胸怀淡远的思想情趣。
词的上阕写病起后的心境。起句写其不思饮食。言其想着彊喫一点,效果却不理想,身心状况并没多大起色。次句写因应之策。言其既然「彊欲加餐」效果不好,万般无奈,只好陪伴病僧,长期喫斋念经,托身佛门。第三句写自己的心境。言此时此地,内心-片空虚,犹如缭绕的香烟从心头飘过,连一点香灰也没留下,真是万念俱寂,了无尘心,远离世界,清高极了,也淡泊极了,表达出作者超尘脱俗的情思。
词的下阕写独坐停云观云、体验云之出没的理趣。「山上」句写云之出岫。陶渊明说:「云无心以出岫。」(《归去来兮辞》)此处似化用其意,并以云自比,言自己早年本来无心出去做官,以功名富贵,就像朝来「云无心以出岫」,随风飘流一样,到处漂泊。「次第」二句从「鸟倦飞而知还」脱胎,言自己像出山之云,行雨之后就应归来一样,自己出而做官,为霖为雨,以济苍生,晚来,也是应该的。言外之意是说,落职还乡,也是一种归宿,自慰,真可以说是淡泊以明志。这四句以「云出岫」起,以「和归来」结,完整地体现了「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说:「此渊明出处大节,非胸中实有不能为此言也。」对于此词所写,我们也应作如是观,应当说它表明了作者胸怀淡远,不能以普通景语视之。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