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士已闻飞鹗表,报恩应不用蛇珠。

雪里餐毡例姓苏。使君载酒为回车。天寒酒色转头无。 荐士已闻飞鹗表,报恩应不用蛇珠。醉中还许揽桓鬚。
拼音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唐声诗唐代配乐之近体诗亦有「浣溪沙」调名,歌词为七言六句形式;又有「浣纱女」调名,歌词为五言四句形式。从字义上来看,「浣」,洗涤、漂洗也;「沙」,古通「纱」,故所「浣」者,「纱」也。敦煌出土之唐写本《云谣集·杂曲子》及五代後蜀赵崇祚《花间集》所录毛平圭、阎处士、毛熙震、李德润词,调名均题为「浣纱溪」。据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于土城山。山边有石,云是西施浣纱石」。今浙江诸暨市南近郊的苧萝山下浣纱溪畔有浣纱石,上有传为东晋王右军所书「浣纱」二字,即所传春秋时越国美女西子浣纱处。一说浣纱溪即浙江绍兴南二十里若耶溪。总之,调名「浣纱溪」的本意即咏西子浣纱之溪。又,近人梁启勋《词学·调名》云:「《浣纱溪》,杜少陵诗『移船先生庙,洗药浣纱溪』。」按:今查《杜工部集》,唐杜少陵《绝句三首》诗有「移船先主庙,洗药浣沙溪」之句。成都杜甫草堂附近有浣花溪而无浣纱溪,况且梁启勋所引诗句,其中的「生」「纱」二字尚有异文,故梁说仅备参考。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致尧,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阕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过阕二句多用对偶。另有仄韵体,始于南唐後主。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别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阕各增三字,韵全同。张子澄词有「露浓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韩涧泉词有「芍药酴縻满院春」句,名《满院春》;有「东风拂栏露犹寒」句,名《东风寒》;有「一曲西风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後黄花菊自开」句,名《霜菊黄》;有「广寒曾折最高枝」句,名《广寒枝》;有「春风初试薄罗衫」句,名《试香罗》;有「清和风里绿荫初」句,名《清和风》;有「一番春事怨啼鹃」句,名《怨啼鹃》。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无题。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调名下注:「前韵」。 餐毡:傅子立注:「汉苏武使匈奴。胁使降,武不可。匈奴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齧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刘尚荣按:「事详《汉书·卷五十四·苏武传》。《汉书》『毡』原作『旃』。颜师古注:『「旃」与「毡」同。』」龙榆生笺引《汉书·卷五十四·苏武传》:「武使匈奴,胁使降,(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齧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荐士已闻飞鹗表」句:杨守敬《景苏园帖》收此首及後四首《浣溪沙》石刻墨迹此句下有东坡自注:「公近荐仆于朝。」傅子立注:「汉孔融《荐祢衡疏》:『鸷鸟累百,不如一鹗。』」刘尚荣按:「语见《文选·卷三十七·孔文举〈荐祢衡表〉》;又见《汉书·卷五十一·邹阳传》谏吴王之词引用,似为古谣谚,故多人引證。」已闻,杨守敬《景苏园帖》收此首及後四首《浣溪沙》石刻墨迹作「已曾」。 「报恩应不用蛇珠」句:傅子立注:「隋侯尝出,见蛇伤,以药治之。後蛇含明月之珠以报恩。」刘尚荣按:「事本晋·干令升《搜神记·卷二十》:『隋侯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疑其灵异,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走,因号其处断蛇邱。岁馀,蛇衔明珠以报之。珠盈径寸,纯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烛室。故谓之「隋侯珠」,亦曰「灵蛇珠」,又曰「明月珠」。』别见《淮南子·卷六·览冥训》高诱注。」龙榆生笺:「高诱注《淮南子·卷六·览冥训》:『隋侯见大蛇伤断,以药傅而涂之。後蛇于夜中衔大珠以报之,因曰「隋侯之珠」。』」 揽桓须:傅子立注:「晋孝武帝末年,谢安婿王国宝用事。时以安功名盛极而搆会之,嫌隙遂成。帝尝共桓伊饮宴,谢安侍坐。帝命伊吹笛,伊神色无忤,吹为一弄,……乃以筝进,遂抚筝而歌《怨诗》,以明安之谤。安泣下,越席捋伊之须曰:『使君于此不凡!』帝甚有愧色。伊时为豫州刺史。」刘尚荣按:「傅注系节引用《晋书·卷八十一·〈桓宣传·(族子)桓伊传〉》。盖『吹为一弄』句下,省略桓伊『请以筝歌,并请一吹笛人(伊之奴)』等情节,又漏引《怨诗》原文,致使文意不畅。」龙榆生笺引《晋书·卷八十一·〈桓宣传·(族子)桓伊传〉》:「时谢安女婿王国宝专利无检行,安恶其为人,每抑制之。及孝武末年,嗜酒好肉,而会稽王道子昏醟(yòng)尤甚,惟狎昵谄邪,于是国宝谗谀之计稍行于主相之间。而好利险诐之徒,以安功名盛极,而构会之,嫌隙遂成。帝召伊饮宴,安侍坐。帝命伊吹笛。伊即吹为一弄,乃放笛云:『臣于筝分乃不及笛,然自足以韵合歌管,请以筝歌,并请一吹笛人。』帝善其调达,乃敕御妓奏笛。伊又云:『御府人于臣必自不合,臣有一奴,善相便串。』帝弥赏其放率,乃许召之。奴即吹笛,伊便抚筝而歌《怨诗》曰:『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滕》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声节慷慨,俯仰可观。安泣下沾衿,乃越席而就之,捋其须曰:『使君于此不凡!』帝甚有愧色。」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餐毡:指汉代苏武被困匈奴,以雪和毡毛为食的典故。
  • 使君:对州郡长官等的尊称。
  • (è):一种猛禽。
  • 蛇珠:即隋侯之珠。

翻译

在雪中像苏武那样以毡毛为食是我一向的行为风格。使君大人带着酒来为我调转车头。天气寒冷那酒的颜色很快就消失不见了。举荐贤士已经听说如同上表鹗鸟那样积极,报恩应当不用像隋侯之珠那样珍稀之物。醉酒之中还允许去握持对方的胡须。

赏析

这首词有着苏轼一贯的豁达风格。上阕通过“雪里餐毡例姓苏”表达自己的坚韧,“使君载酒为回车”体现了他人的情谊以及对自己的关心,“天寒酒色转头无”则有一种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下阕“荐士已闻飞鹗表”显示积极荐才的态度,“报恩应不用蛇珠”表明自己对恩情的独特理解,不追求珍稀难得之物,而最后“醉中还许揽桓鬚”则透露出一种不拘小节的豪爽与率真,在看似随意之中,显示出苏轼独特的人生态度和境界。全词既有应酬之意,又有自我心境表露。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