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出自 黄佐 的《 招颂补遗九首治洪水
明明天常,永保尔极。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耕田凿井,以饮以食。 帝何力哉,亶惟不康。 垂衣鼓琴,轸我困穷。 南风薰兮,解民之愠兮。 南风时兮,阜民之财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明明天常:明智而有序的天道。
  • 永保尔极:永远保持你的极限,即保持最高的道德标准。
  • 不识不知:不自知,形容无知无识,顺应自然。
  • 顺帝之则:遵循天帝的法则。
  • 日出而作:太阳升起时开始工作。
  • 日入而息:太阳落山时休息。
  • 耕田凿井:耕种田地,开凿水井。
  • 以饮以食:用来饮水和食用。
  • 帝何力哉:天帝有何力量呢?
  • 亶惟不康:只是不健康,指天帝并非万能,也有无法解决的问题。
  • 垂衣鼓琴:形容悠闲自得,垂下衣袖弹琴。
  • 轸我困穷:同情我的困苦。
  • 南风薰兮:南风温暖地吹拂。
  • 解民之愠兮:解除民众的烦恼。
  • 南风时兮:南风适时地吹来。
  • 阜民之财兮:增加民众的财富。

翻译

明智而有序的天道,永远保持你的最高标准。 无知无识,顺应天帝的法则。 太阳升起时开始工作,太阳落山时休息。 耕种田地,开凿水井,用来饮水和食用。 天帝有何力量呢,只是无法解决所有问题。 悠闲自得地垂下衣袖弹琴,同情我的困苦。 南风温暖地吹拂,解除民众的烦恼。 南风适时地吹来,增加民众的财富。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强调顺应自然和天道的智慧。诗中通过“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展现了简单而规律的农耕生活,体现了对自然节奏的尊重。同时,通过“南风薰兮,解民之愠兮”和“南风时兮,阜民之财兮”表达了对自然恩惠的感激,以及对民众福祉的关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传达了一种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

黄佐

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