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得失间,焉足相讥理。
十日出旸谷,弭节驰万里。
经天耀四海,倏忽潜蒙汜。
谁言焱炎久,游没何行俟。
逝者岂长生,亦去荆与杞。
千岁犹崇朝,一餐聊自已。
是非得失间,焉足相讥理。
计利知术穷,哀情遽能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旸(yáng)谷:古代神话中太阳升起的地方。
- 弭(mǐ)节:驻节,停车。
- 蒙汜(sì):古代神话中太阳晚上停住的地方。
- 焱(yàn)炎:火焰,这里指太阳的光芒。
- 崇朝:从天亮到早饭时,比喻时间短暂。
翻译
十天太阳从旸谷升起,停车奔驰万里之遥。 经过天空照耀四海,忽然又潜藏到蒙汜。 谁说太阳炎热长久,游走之后又能有何期待。 逝去的事物怎会永远存在,就如同荆棘与枸杞。 千年也好像只是一个早晨,一顿饭就姑且自我满足。 在是非得失之间,哪里值得互相讥讽评理。 计较利益就知道办法会穷尽,悲哀的情绪就能立刻停止。
赏析
这首诗富有哲理和对人生的思考。诗歌开篇描绘太阳的运行,从旸谷升起,经天耀海又潜于蒙汜,象征着事物的变化和无常。接着指出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包括焱炎之热,事物都会消逝。后面提到时间的短暂和自我满足的态度,以及不必过于在意是非得失。最后强调过分计较利益会陷入困境,而停止悲哀情绪则更为重要。整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宇宙、人生和世事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