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海女弄金环,雀钗翘揭双翅关。
丁丁海女弄金环,雀钗翘揭双翅关。
六宫不语一生闲,高悬银榜照青山。
长眉凝绿几千年,清凉堪老镜中鸾。
秋肌稍觉玉衣寒,空光帖妥水如天。
拼音
译文
被风吹拂的海女(贝宫夫人)及侍女,响起了叮铃的佩环,贝宫夫人头上雀钗高耸,雀翅紧闭关。
她有六个寝宫,整日不语多安闲,庙门前银匾高悬,辉耀着四周的群山。
夫人长眉凝翠绿,神寿长久几千年,她清心寡欲,铜镜中常飞着青凤鸾。
秋天的风光多明净,水色天色难分辨,看夫人玉衣多单薄,令人稍觉肌肤寒。
注释
贝宫夫人:神女,身份不明,宋代吴正子、明代曾益以为是龙女,清代姚文燮以为是海神,清代学者王琦则认为是南朝梁文学家任昉《述异记》中所记的贝宫夫人,在太乙山下。
丁丁:环佩相击声。海女:海神之女。弄金环:风儿吹拂之下,海女塑像上的金环丁丁作晌。
雀钗:雀形的钗头。翘揭:高起之貌。双翅关:雀之双翅合起未开。
六宫:原指古代天子居住之地,有正寝一,燕寝五。神既称夫人,则亦仿天子之制立六宫仪制。不语一生闲:海女泥塑,不能言语,故曰“一生闲”。
银榜:宫前门上银白色牌额。照青山:夫人像与山对立相映照。
凝:凝固不变。绿:代黑。几千年:谓之神寿长久。
清凉:凄清荒凉。镜中鸾(luán):谓夫人没有匹偶,只如孤鸾,自睹镜中形影。
玉衣:以白玉为衣饰,言其衣服华好。
空光:深秋季节空明澄彻的天宇。贴妥:妥帖稳称。
序
《贝宫夫人》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选自《全唐诗》。诗人运用想象的手法,大胆的描写出贝宫夫人的冷艳中透着令人生畏的苍凉,仿佛一位饱经世故的神妇冷眼看着一切变迁,从而抒发诗人心中的悲苦。
赏析
诗歌的前两句“丁丁海女弄金环,雀钗翘揭双翅关”。描写贝宫夫人的环佩和头饰,衬托出神女异常的美貌。
“六宫不语一生闲,高悬银膀照青山”。描绘了贝宫夫人神像的沉默,神庙里高恳的镜子照着远处的青山隐隐,创造出一种静溢的神秘。
“长眉凝绿化千年,清凉堪老镜中鸾“。”凝绿”的长眉中,又一次见到了李贺喜欢使用的色彩,诗人将这千年的时间凝结为了贝宫夫人神像上那一弯绿眉,这是时间凝结而成的色彩。“清凉堪老镜中鸾”,前人解释道“今神清净为心,无有情欲,镜中鸾影尚存,安有老期"。“鸾”是爱人的象征,但是通过"堪老"二字,李贺笔下的贝宫夫人拒绝这种人间的感情。和李商隐的嫦娥不同,李贺的贝宫夫人是一个没有情欲的形象,抽离了人的感情,从而制造了读者和贝宫夫人之间的疏离感。
在这水天一色的神殿背景之下,诗人最后写道,“秋肌稍觉玉衣寒”。诗人通过想象,模拟了贝宫夫人的体感。“稍觉”使得这种疏离感没有那么绝对。
诗人借贝宫夫人神像以及故事,来抒发心中的悲痛。诗人把生活女性化,为了表现失意心态。山林仙妹表现的是希望的心灵历程,江海女神为失望的凄苦心境,形成在传统诗学基础上的寄托遥深的文学品格。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贝宫夫人:指神话传说中的海神之妻。
- 丁丁:形容声音清脆。
- 海女:海神的女儿。
- 雀钗:形状像雀鸟的发钗。
- 翘揭:高高地翘起。
- 双翅关:形容雀钗的形状像鸟的双翅合拢。
- 六宫:指皇宫中的后宫,这里比喻海神的宫殿。
- 银榜:银制的匾额。
- 凝绿:形容长眉的颜色深沉如绿。
- 清凉堪老:形容心境清凉,可以使人长寿。
- 镜中鸾:比喻美丽的女子。
- 秋肌:秋天的肌肤,指皮肤干燥。
- 玉衣:指华美的衣服。
- 空光:指水面反射的光。
- 帖妥:平静,妥帖。
- 水如天:水面平静如天空。
翻译
海神的女儿在海边清脆地玩弄着金环,她的发钗高高翘起,形状像鸟的双翅合拢。 在海神的宫殿中,她静默不语,享受着一生的闲适,宫殿高悬的银匾额映照着青山。 她的长眉深沉如绿,似乎凝固了几千年,她的心境清凉,可以使人长寿,就像镜中的美丽女子。 秋天的肌肤略感寒意,华美的衣服也稍显单薄,水面反射的光平静如天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海神女儿的神秘与美丽。通过“丁丁海女弄金环”和“雀钗翘揭双翅关”等生动细节,展现了她的活泼与优雅。诗中“六宫不语一生闲”和“高悬银榜照青山”则传达了她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宫殿的庄严。后两句通过“长眉凝绿几千年”和“清凉堪老镜中鸾”等意象,深化了她的神秘与不朽。最后,“秋肌稍觉玉衣寒”和“空光帖妥水如天”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她的柔弱与环境的宁静,整体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