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出自 孟郊 的《 鼓吹曲辞巫山高二首
巴山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沾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鼓吹曲辞:古代的一种音乐形式,常用于军乐或宴乐。
  • 巫山:位于今重庆市巫山县,以巫山十二峰著名,传说中的神女峰即在此。
  • 巴山:泛指四川一带的山。
  • 上峡:指巫山的上游峡谷。
  • 重复重:形容山势连绵,重峦叠嶂。
  • 阳台:传说中神女出现的地方。
  • 碧峭:形容山峰青翠而陡峭。
  • 十二峰:巫山著名的十二座山峰。
  • 荆王:指楚怀王,传说他在巫山梦见神女。
  • 暮雨:傍晚的雨。
  • 高丘:指巫山的高处。
  • 神女:巫山神女,传说中的仙女。
  • 轻红流烟:形容神女轻盈飘逸,如烟如雾。
  • 湿艳姿:湿润而美丽的姿态。
  • 行云:形容神女如云般飘动。
  • 明星稀:夜空中星星稀少,形容夜深。
  • 目极魂断:形容极目远望,心神俱断。
  • 猿啼:猿猴的叫声。
  • 泪沾衣:泪水沾湿了衣服。

翻译

巴山山脉重峦叠嶂,巫山上游的峡谷深邃,阳台之上,十二座碧绿陡峭的山峰屹立。荆王在狩猎时偶遇傍晚的雨,夜晚在高高的山丘上梦见了神女。神女轻盈如烟,带着湿润的美丽姿态,如行云般飞去,夜空中的星星稀疏。极目远望,心神俱断,再也看不见神女的身影,只听到猿猴的哀啼,三声之后,泪水已沾湿了衣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巫山的壮美景色和神女的传说,通过荆王梦见神女的情节,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神话的交融。诗中“轻红流烟湿艳姿”一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神女的美丽与飘逸,而“猿啼三声泪沾衣”则表达了深深的哀愁与思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孟郊

孟郊

孟郊,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 5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