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
五月梅始黄,蚕凋桑柘空。
鲁人重织作,机杼鸣帘栊。
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
举鞭访前途,获笑汶上翁。
下愚忽壮士,未足论穷通。
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
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
西归去直道,落日昏阴虹。
此去尔勿言,甘心为转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梅始黄:梅子开始变黄,指五月时节。
- 蚕凋:蚕已经结茧。
- 桑柘空:桑树和柘树的叶子已经被蚕吃光。
- 机杼:织布机。
- 帘栊:窗帘和窗棂。
- 不及仕:没有做官。
- 学剑:学习武艺。
- 山东:指太行山以东地区,即今山东省一带。
- 举鞭:挥鞭,指骑马。
- 访前途:询问前方的路。
- 获笑:遭到嘲笑。
- 下愚:指普通人。
- 壮士:有志之士。
- 穷通:命运的好坏。
- 一箭书:比喻用一封信解决问题。
- 聊城功:指战国时期鲁仲连射书救聊城的故事。
- 不受赏:不接受奖赏。
- 时人:当时的人。
- 西归:向西归去。
- 直道:正直的道路。
- 阴虹:彩虹。
- 转蓬:随风转动的蓬草,比喻漂泊不定。
翻译
五月时节,梅子开始变黄,蚕已经结茧,桑树和柘树的叶子都被蚕吃光了。山东地区的人们重视织布,织布机的声音从窗帘和窗棂中传出。我因为没有做官,所以来到山东学习武艺。我骑马询问前方的路,却遭到了汶上老人的嘲笑。普通人无法理解有志之士的抱负,不值得讨论命运的好坏。我可以用一封信解决问题,就像鲁仲连射书救聊城一样。但我最终选择不接受奖赏,因为我不愿与当时的人同流合污。我选择向西走正直的道路,即使落日下的彩虹也显得昏暗。这次你不要再说了,我甘愿像随风转动的蓬草一样漂泊不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李白在五月时分的东鲁之行,通过梅黄、蚕凋等自然景象,以及鲁人织作的繁忙场景,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诗中,李白表达了自己因未及仕途而学剑的决心,以及对世俗的蔑视和对理想的坚持。他以鲁仲连射书救聊城的典故自比,表明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最后,他选择了孤独的西行之路,表达了对正直道路的执着追求和对漂泊生活的无悔选择。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理想的坚定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