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

出自 王昌龄 的《 相和歌辞从军行
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 平沙万里馀,飞鸟宿何处? 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 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 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 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 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向夕:傍晚。
  • 大荒:边远荒凉的地方。
  • 朔风:北风。
  • 轸归虑:加深了归乡的忧虑。
  • 平沙:平坦的沙地,指沙漠。
  • 虏骑:敌人的骑兵。
  • 翩翩:形容动作轻快。
  • 边声:边疆特有的声音,如风声、马嘶等。
  • 白草:一种生长在北方的草。
  • 海气:这里指沙漠中的热气。
  • 黄雾:黄色的雾气,形容沙漠中的景象。
  • 履霜露:经历寒冷和艰苦。
  • 定远笔:比喻文职,源自东汉班超封定远侯,曾弃笔从戎。
  • 将军树:比喻武将的功勋,源自《后汉书·冯异传》中的“大树将军”。
  • 行路难:旅途的艰难。
  • 理章句:指研读经书,这里泛指读书学习。

翻译

傍晚时分,面对着边远的荒凉之地,北风呼啸,加深了我归乡的忧虑。 沙漠广阔无垠,飞鸟不知栖息何处。 敌人的骑兵在广阔的原野上狩猎,轻快地沿着河边离去。 边疆特有的声音在白草间回荡,沙漠的热气升腾,形成黄色的雾。 经历了无数次艰苦的战斗,十年如一日地忍受着寒冷和艰辛。 虽然我放弃了文职,投身军旅,但还未能在战场上建立功勋。 早知道旅途如此艰难,真后悔当初没有好好读书学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战士的艰辛生活和深沉的思乡之情。通过“大荒”、“朔风”、“平沙”等意象,生动地勾勒出了边塞的荒凉景象。诗中“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直接表达了战士们长期的艰苦和不易。末句“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则反映了诗人对过去选择的反思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 2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