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上无极,天路安可穷。

出自 三国曹植 的《 杂诗七首(其二)
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 何意回飙举,吹我入雲中。 高高上无极,天路安可穷。 类此游客子,捐躯远从戎。 毛褐不掩形,薇藿常不充。 去去莫复道,沈忧令人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 飘飖(yáo):同“飘摇”,飘荡、飞扬。
  • 回飙(biāo):回旋的风。
  • 无极:没有尽头。
  • 捐躯:舍弃生命。
  • 毛褐(hè):粗毛衣服。
  • 薇藿(huò):薇,一种野菜;藿,豆叶。
  • 沈忧:亦作“沉忧”,深沉的忧虑。

翻译

蓬草转动离开了它的本根,飘飞摇荡随着长长的风。没想到回旋的风吹起,将我吹进了云中。高高的向上没有尽头,上天的道路哪里可穷尽。就像这漂泊在外的游子,舍弃生命远离家乡去从军。粗毛衣服不能掩盖身体,薇菜豆叶常常不能填饱肚子。去吧去吧不要再提起,深沉的忧虑让人衰老。

赏析

这首诗以转蓬为喻,描写了游子漂泊的艰辛与无奈。诗中通过“转蓬离本根”表达了游子离开家乡的状态,“飘飖随长风”“何意回飙举,吹我入云中”则进一步突出了其漂泊不定的境遇。“高高上无极,天路安可穷”强调了前途的渺茫不可知。将游子与从军相联系,反映了他们生活的艰难和困苦,如“毛褐不掩形,薇藿常不充”,揭示了在外的艰辛。最后“去去莫复道,沈忧令人老”体现出诗人深深的忧愁和对生活的感慨。整首诗意境凄怆,情感真挚深沉,让人对游子的命运产生深切同情。

曹植

曹植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 1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