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暗入光,含羞隐媚。

出自 南北朝沈约 的《 丽人赋
有客弱冠未仕,缔交戚里,驰骛王室,遨游许、史。归而称曰: 狭邪才女,铜街丽人。 亭亭似月,嬿婉如春。 凝情待价,思尚衣巾。 芳逾散麝,色茂开莲。 陆离羽佩,杂错花钿。 响罗衣而不进,隐明灯而未前。 中步檐而一息,顺长廊而回归。 池翻荷而纳影,风动竹而吹衣。 薄暮延伫,宵分乃至。 出暗入光,含羞隐媚。 垂罗曳锦,鸣瑶动翠。 来脱薄妆,去留馀腻。 沾粉委露,理鬓清渠。 落花入领,微风动裾。
拼音

《丽人赋》创作於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四年(西元四六〇年),沈休文时年二十。其祖沈敬士为刘宋名将,尝随宋武帝伐南燕、禦卢循、讨司马休之、灭後秦,战功彪炳,故吴兴沈氏在刘宋士族地位显赫。其父沈道真备受宋文帝恩幸,既为朝官,亦是文帝家臣。正是这种特殊君臣关係,使得该房支长期捲入皇室内争,并最终演化为沈氏宗族史上的一次家难,元嘉三十年(西元四五三年),「二凶」乱起,道真时任淮南太守,因随故主始兴王「不从义师」故,为起兵讨逆的孝武帝所诛。受此株连,休文时年十三,被迫潜窜避难,继而虽获赦免,却仍长期未获功名,遂四方拜谒,既攀附贵为始兴郡公宗人沈庆之,为之捉刀代撰《让仪同表》,又出入於西阳王刘子尚门下,以期开闢仕途。《丽人赋》的首句「有客弱冠未仕,缔交戚里」便是交代了这个背景,结合全文来看,休文少時在京城四方交遊中结识了一位丽人,两人曾相互爱恋,晚上私下偷偷相会,这篇赋即是休文为此丽人而作。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弱冠:男子到了 20 岁行冠礼。
  • 戚里:帝王外戚聚居的地方。
  • 驰骛(wù):奔走。
  • 狭邪:指小街曲巷。
  • 铜街:即铜驼街,在洛阳,这里泛指繁华的街道。
  • 嬿(yàn)婉:美好温顺。
  • 陆离:形容色彩绚丽繁杂。
  • 花钿(diàn):用金翠珠宝制成的花形首饰。

翻译

有个刚到 20 岁还未做官的客人,与帝王外戚结交,在王室中奔走,在许、史等权贵间遨游。回来后说:那小街曲巷的有才之女,那繁华街道的美丽女子。她身材亭亭玉立好似明月,容颜温顺美好如同春天。她凝聚情感等待合适的人,内心渴望着美好姻缘。她的芳香胜过散发的麝香,她的艳丽繁密如同盛开的莲花。她身上绚丽繁杂的羽毛佩饰,和错杂的花形首饰。她的罗衣作响却不前行,隐藏明灯之后也不向前。她在走廊中走几步便停歇一下,沿着长廊返回。池中的荷花翻动容纳她的影子,风吹动竹子吹拂着她的衣服。傍晚时分她长久伫立,到了半夜才到来。她从黑暗走到光亮处,含着羞带着媚。她垂着绫罗拖着锦缎,美玉发出声响翡翠摆动。前来脱去轻薄的妆容,离开后还留下些脂粉香气。她沾染花粉依托露水,在清水中梳理鬓发。落花落在她的衣领里,微风吹动她的衣襟。

赏析

这首《丽人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美丽女子的形象和姿态。通过对她所处环境、外貌、神态、动作的描写,生动地展现出她的优雅、娇羞和迷人魅力。诗中用“亭亭似月”“嬿婉如春”等语句形容女子的容貌和气质,十分形象生动。从“响罗衣而不进”到“顺长廊而回归”这部分,细腻地刻画了女子的动作和姿态,充满了美感。整体语言优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将女子的美丽与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沈约

沈约

南朝梁吴兴武康人,字休文,南朝史学家、文学家。沈璞子。幼遭家难,流寓孤贫,笃志好学,博通群籍,善属文。仕宋,为安西外兵参军。齐时,累迁国子祭酒,司徒左长史。与萧衍、谢朓等同在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入梁,拥立萧衍(梁武帝)有功,为尚书仆射,迁尚书令,转左光禄大夫。历仕三代,自负高才,昧于荣利,颇累清谈。后触怒武帝,受谴,忧惧而卒。谥隐。擅诗赋,与谢朓等创“永明体”诗。提出“声韵八病”之说,有《宋书》,《齐记》、《梁武记》等,均佚。明人辑有《沈隐侯集》。 ► 3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