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仙人鍊玉处,羽化留馀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綵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rèn):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
  • 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
  • 金芙蓉:指黄山的山峰在阳光下闪耀如金色的芙蓉花。
  • 天目松:指黄山上的松树,因其形态奇特,被比作天目山的松树。
  • 鍊玉:指仙人炼制仙丹的地方。
  • 羽化:道教中指仙人飞升成仙的过程。
  • 温伯雪:人名,可能指温处士。
  • 采秀:指采摘山中的珍稀植物。
  • 丹砂井:指传说中仙人炼丹用的井。
  • 凤吹:指仙人吹奏的乐器声。
  • 云车:神话中仙人乘坐的车。
  • 陵阳:地名,位于黄山附近。
  • 回溪:曲折的溪流。
  • 碧嶂:青翠的山峰。
  • 綵虹:彩虹。

翻译

黄山高达四千仞,拥有三十二座如莲花般的山峰。 红色的山崖夹着石柱,山峰在阳光下闪耀如金色的荷花。 曾经我登上山顶,俯瞰着天目山般的松树。 那里是仙人炼制仙丹的地方,留下了羽化成仙的踪迹。 也曾听闻温伯雪的传说,如今独自前往与他相逢。 离开五岳采摘珍稀植物,攀登过无数险峻的山岩。 回到白鹅岭休息,口渴时饮用了丹砂井的水。 仙乐飘飘我时常来访,你整理好云车准备迎接。 向东行至陵阳,穿越芳香的桂树林。 经过十六次曲折的溪流,青翠的山峰直插晴空。 他日我还会再来拜访,乘坐彩虹桥踏着綵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黄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通过诗人对黄山的深情描绘,展现了他对仙境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神话元素和生动的自然意象,如“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等,形象地描绘了黄山的奇特景观。同时,诗人与温处士的相逢,以及对仙人炼丹、羽化成仙的描述,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和超凡脱俗的意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仙境的无限向往。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