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我兄弟,邦人诸友。
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飞隼,载飞载止。嗟我兄弟,邦人诸友。莫肯念乱,谁无父母?
沔彼流水,其流汤汤。鴥彼飞隼,载飞载扬。念彼不迹,载起载行。心之忧矣,不可弭忘。
鴥彼飞隼,率彼中陵。民之讹言,宁莫之惩?我友敬矣,谗言其兴。
拼音
译文
条条河流水弥漫,倾注大海去不休。空中游隼迅捷飞,时而飞翔时停留。可叹可悲我兄弟,还有乡亲与朋友。没人想到止丧乱,谁无父母任怀忧?
条条河流水弥漫,水势浩荡奔腾急。空中游隼迅捷飞,高高翱翔可任意。想到有人不循法,坐立不安独悲凄。心中愁苦无处诉,久久难忘积胸臆。
空中游隼迅捷飞,沿着山陵飞来回。流言蜚语四处传,无人制止和反对。告诫朋友应警惕,种种谣言正如沸。
注释
沔(miǎn):流水满溢貌。
朝宗:归往。本意是指诸侯朝见天子。《周礼·春官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后来借指百川归海。
鴥(yù):鸟疾飞貌。隼(sǔn):一类猛禽,中国常见的有游隼等。
载:句首语助词。
嗟:嗟叹。“嗟”字贯下两句,意即嗟叹我的兄弟即国人、诸友。
邦人:国人。
念:“尼”之假借,止。
汤(shāng)汤:义同“荡荡”,水大流急貌。
不迹:不循法度。
弭(mǐ):止,消除。
率:沿。中陵:陵中。陵,丘陵。
讹(é)言:谣言。
惩:止。
敬:同“警”,警戒。
谗言其兴:谗言如此兴盛。其:如此。
序
《小雅·沔水》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三章,前二章每章八句,后一章六句。第一章写诗人对当权者不制止祸乱深为叹息,指出祸乱发生,有父母的人会更加忧伤;第二章写诗人看到那些不法之徒为非作歹,便坐立不安,忧伤不止;第三章写无人止谗息乱,诗人心中愤慨不平,劝告友人应自警自持,防止为谗言所伤。全诗以沔水飞隼起兴,反复表达诗人忧乱忧谗的心情。诗中比兴表现手法的连用,大大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
赏析
全诗共分三章,第一章写诗人对当权者不制止祸乱深为叹息,指出祸乱发生,有父母的人会更加忧伤。第二章写诗人看到那些不法之徒为非作歹,便坐立不安,忧伤不止。第三章写无人止谗息乱,诗人心中愤慨不平,劝告友人应自警自持,防止为谗言所伤。一方面由于环境险恶,另一方面这是一首抒情诗,所以诗中对祸乱没有加以具体叙述,而只是反映了一种不安和忧虑的心情。忽而写丧乱不止忧及父母,忽而写忧丧畏谗,忽而劝朋友警戒。透过诗句使读者看到了诗人的形象。他生当乱世,却不随波逐流,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关心国事,对丧乱忧心忡忡。动荡的社会让他不得安宁,与“不肯念乱”的当权者形成强烈的对比。他爱憎分明,既担心丧乱殃及父母,也担心兄弟朋友遭谗受害,对作乱之徒充满了憎恨。
另外,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这首诗中也用得很有特点。每章开头四句(末章似脱两句)连用两组比兴句,这在《诗经》中很少见。首章以流水朝宗于海,飞鸟有所止息暗喻诗人的处境不如水和鸟。次章以流水浩荡、鸟飞不止写诗人忧心忡忡而坐立不安。末章以飞鸟沿丘陵高下飞翔写诗人不如飞鸟自由。诗中比兴的运用虽然大同小异,但决非简单的重复,而是各自有所侧重。不仅暗示了诗人所要表达的内容,有较明确的引发思路的作用,而且让人感到新鲜贴切,增加了诗的艺术表现力。
从这首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忧乱畏谗的感叹和沉痛的呼喊,而这正是对“分明乱世多谗,贤臣遭祸景象”(方玉润《诗经原始》)的高度艺术概括。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沔(miǎn):水流满溢、缓缓流淌的样子。
- 朝宗:本指诸侯朝见天子,这里指百川流入大海。
- 鴥(yù):鸟疾飞的样子。
- 隼(sǔn):一种凶猛的鸟。
- 载:又。
- 汤汤(shāng shāng):水势浩大的样子。
- 不迹:不遵循正道。迹,正道。
- 弭(mǐ):止,消除。
- 率:沿着。
- 中陵:陵中,丘陵之中。
- 讹言:谣言。
- 宁:乃,竟。
- 惩:制止。
- 敬:警惕。
翻译
那河水缓缓流淌,奔腾不息归入大海。那疾飞的隼鸟,时而振翅高飞时而停下休憩。可叹啊我的兄弟,还有邦国里的诸多友人。没人肯忧虑这世道的乱局,可谁又没有父母长辈需要守护?
那河水缓缓流淌,水流浩浩荡荡。那疾飞的隼鸟,时而高飞时而肆意翱翔。想到那些不遵循正道之人,我坐立不安心中忧虑。心中满是忧愁啊,怎么也无法消除忘怀。
那疾飞的隼鸟,沿着丘陵飞翔。民间谣言纷纷传,竟然没人去制止?我的朋友们,要时刻警惕啊,谗言已经兴起。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乱世的忧虑和对谗言盛行的担心。首章以流水归海、隼鸟动静的自然景象起兴,引出对兄弟友人们不顾念乱局的叹息,从人之常情“谁无父母”来唤起人们对局势的关注。第二章中,水势的浩大与隼鸟的飞扬进一步渲染不安氛围,诗人因虑及不良之人的行径而忧愁难眠,强烈的忧患意识跃然纸上 。第三章指明了世风不良,谗言泛滥的现状,并对友人发出警戒。整体上,这首诗情感真挚深切,善于用眼前常见的自然景象引发情感与思考,语言质朴却蕴含深厚,生动地展现了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一位有心者内心的焦虑与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