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出自 杜甫 的《 前出塞九首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雨雪:下雪。雨(yù),这里作动词,意为降下。
  • 径危:小路险峻。
  • 抱寒石:指士兵们搬运寒冷的石头。
  • 曾冰:厚冰。曾(céng),通“层”,意为厚。
  • 汉月:指中原的月亮,代指家乡。
  • 筑城:修建城墙,这里指完成军事任务。
  • 浮云:飘动的云。
  • 南征:向南飘动。

翻译

驱赶着马匹,天空下起了雪,军队行进在高山之中。 小路险峻,士兵们搬运着寒冷的石头,手指冻落在了厚厚的冰层之间。 已经远离了家乡的月亮,不知何时才能完成任务回家。 飘动的云朵向南飘去,只能远远望见,却无法触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士兵在严酷环境中的艰辛生活和思乡之情。通过“驱马天雨雪”、“径危抱寒石”等生动细节,展现了士兵们不畏艰难、坚守岗位的英勇形象。同时,“已去汉月远”、“浮云暮南征”则深刻表达了士兵们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归期的无奈期盼。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和人文关怀。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