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元载:唐代宗时期的宰相,曾提出收复河湟地区的策略。
- 借箸:比喻出谋划策。
- 宪宗皇帝:唐宪宗李纯,他在位期间对收复河湟地区也有所关注。
- 衣冠就东市:指元载因政治斗争被杀,东市是古代行刑的地方。
- 忽遗弓剑:比喻皇帝突然去世。
- 牧羊驱马:指河湟地区的居民,他们虽然被迫穿上戎服,但心向汉朝。
- 凉州歌舞曲:指河湟地区的音乐和舞蹈,这些文化艺术形式流传至中原,成为人们娱乐的一部分。
翻译
元载相公曾经出谋划策,宪宗皇帝也对河湟地区有所关注。 不久后,元载被杀于东市,宪宗皇帝也突然去世,未能西巡。 河湟地区的居民虽然被迫穿上戎服,牧羊驱马,但他们的白发和丹心都表明他们是忠于汉朝的臣民。 只有凉州地区的歌舞曲,流传到了天下,成为闲暇之人的娱乐。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元载和宪宗皇帝对河湟地区的关注与他们各自的命运,以及河湟地区居民的忠诚与文化艺术的流传,表达了诗人对河湟地区及其人民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感慨。诗中“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一句,深刻描绘了河湟地区居民的忠诚与坚韧,而“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则反映了文化的传承与普及,同时也隐含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无奈与讽刺。